村里有了公众号
□潮 蒙
前段时间回陈堡镇老家,午饭后,父亲拿着我春节时给他买的智能手机玩得正欢,我打趣道:爸,在玩游戏呢?“没有,我在看村里的微信公众号呢!”,父亲头也不抬。“什么?村里居然有了公众号这么高端的东西啊?”,我不由一惊。见我这样说话,父亲有些不快了,抬头正色道:你这话我可不爱听了,谁规定只准你们城里人玩微信啊,再说了,这公众号还是咱兴化首家村级号呢!
见父亲言辞凿凿,我顿时来了兴趣,拿过父亲的手机扫起了二维码。一打开,一篇《对我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几点浅见》的文章,让我眼前一亮,有理有据,有针对性、操作性,署名是于小佳。“爸,这个于小佳是哪路神仙啊?”“哦,女大学生村官,对了,这个公众号就是她建的”。
“党建之窗、书记项目、阳光村务、便民服务、乡村文苑……”,一览之下,这小小的公众号居然辟有十多个栏目呢。点击进入阳光村务,“种粮直接补贴124户……;一事一议筹资筹劳68万元……”,我边看边感叹,过去乡亲们盯着村干部要其公开村务,而干部们呢却总是支支吾吾的,现在都敢公开上网“晒”了。
“爸,村里怎么会想起建公众号呢?莫非是上级要求的?”“这事啊,说来话长。”父亲见我颇有兴趣,便收起手机解释起来,“你晓得的,咱村是4个村撤并而成的大村,尽管并村都三年了,可人心还散着。特别是村组事务这块,长期不透明,大伙们总是疑神疑鬼的,干部们也觉得憋屈,认为群众不信任他们。一开始,村里按照上级要求,建了村务公开栏,可公开栏也不能覆盖到每家每户啊。一说起公开的事啊,群众总抱怨说:我总不能为了看个村务报表跑几十里路吧。村干部也说,我总不能每家每户都上门通知吧。这时,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哎,这小姑娘可能干了,开村民代表会时,她突然搞了个民意调查,问大伙‘都用手机吧,也都玩微信吧?’,要不我建个公众号把村务公开上去。你猜怎么着?”父亲说着呷了口茶,“那天代表里年轻人居多,一听都说好。尽管我们这样的老年人甚至村主任几个都不知道微信是啥玩意,可也都无奈地同意了,谁叫要少数服从多数呢!”“就这样,小于建起了公众号。”“可是,那没有手机或者不会玩微信的群众怎么办?”“嗨,就知道你会这样问。要不怎么说小于聪明着呢,她呀,以村委会的名义聘请各组用微信的年轻人担任村务公开信息员,负责向群众宣传微信上的村务信息。”我不由从内心为女村官的智慧点赞了。
父亲见我默不作声,以为我还是心存疑虑,又继续说道:你是奇怪为什么我也用了微信是吧?是这样的,随着公众号粉丝数量越来越多,小于的心就更大,想着把公众号打造成一个为民服务、党员教育、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又陆续开通你现在能看到的这些栏目。”“爸,这想法是好呀,可是让你们这些老人家玩微信也不容易啊?”“哎,别提了,小于搞了个试点,说以后党员开会啥的都从微信上通知,这样节省人力。结果年轻党员都说好!我们一群老党员一碰头,觉得不能落伍啊,便聚在一起摸索着,居然也学会了。当然,小于也没少教我啊。”
和父亲说话的间隙,公众号的互动平台上出现了一条新消息:第五村民组的垃圾三天没有清理了。看客留。20分钟后,公众号回复了:你反映的问题,经组网格信息员查证属实,目前已安排保洁员前去清扫。欢迎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
放下手机,我在想,村里有了公众号,这真是件新鲜事了。不过,在党的十九大光辉照耀下,借着改革开放40年的东风,在咱兴化市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这样的新鲜事,一定会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