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郑板桥与他成名 前的几位“贵人”

2018-12-21 09:57:08 兴化日报(数字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乾隆丙辰举于乡,连登进士第。授范县知县,改调潍县,以疾乞归。板桥少颖悟,读书饶别解,绰有文名。家固贫,落拓不羁。壮岁客燕市,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羽林诸子弟游。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既得官,慈惠简易,与民休息,人亦习而安之。……雅善书法,所画兰草竹石,亦峭蒨有别致。……(郑方坤《板桥诗钞小传》)

郑板桥祖籍江西,先世久居苏州,在明代初,他的先辈做官流落到了苏北。康熙三十二年(1693)十月二十五日,他出生在兴化县城内汪头。此日兴化俗以雪婆婆生日,板桥与之同日生,深感快慰。故有“雪婆婆同日生”之印时见于书画作品上。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原隶属扬州管辖,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为楚将昭阳的食邑。五代十国时改置兴化县,取兴盛教化之意,一直沿用至今。兴化水网纵横,湖塘棋布,板桥有一首诗,赞美自己的故乡: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

在17世纪的时候,大江南北还笼罩着清初大屠杀以后的阴霾,兴化这座小城,荒凉萧瑟,很不景气。板桥家里原有一些薄产,早已败落不堪。他的父亲郑之本(立麾),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廪生,也只能靠着教几个蒙童度日。板桥3岁时,多病的母亲汪氏去世。接着父亲娶了继母,在叔父和乳母费氏的照料下度着辛酸的童年。家中往往无米为炊,饥一顿饱一顿,板桥时常饿得伏地嚎哭。费乳娘原是他祖母蔡氏的侍婢,对于板桥如亲生孩子一般,也时常偷偷背他到市上买饼子吃。板桥对她到老还念念不忘。

现在兴化旧城改造,老房子都拆得差不多了,板桥故居也几经搬迁改造,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原来他的家在兴化鹦鹉桥和杏花楼一带,靠着城墙,有一湾长满了芦苇的河水。他时常和同族的孩子们在那里捕鱼捉蟹。十几岁时,已显露了才华,当时,他在仪征(真州)毛家桥跟着父亲读书,时常和同学徐宗于、陆白义在古庙里,骑在石狮子的脊背上读文说武,纵论天下大事,直到鼓打三更还不散去。17岁那年,与王竹楼、顾桐峰同塾,跟陆种园学填词。陆种园是个什么人物呢?据清人刘熙载等《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云,“陆震,字种园……,少负才气,傲睨狂放,不为龌龊小谨,宋冢宰荦巡抚江南,期以大器。震淡于名利,厌制艺,攻古文辞及行草书。性情孤峭,贫而好饮,辄以笔质酒家,索书者出钱赎笔。家无担石储,顾数急友难。……”有这样一位特行独立的老师,对板桥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

23岁春与同邑徐氏成婚。秋九月,出游京师。 (一)

□孙树民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