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中学优秀学生作品展
爱国精神与自我价值
省兴化中学 高一(17)班 胡钰莛
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禄院士荣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称号,身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院士,用自己毕生的心血,追随着他父亲以及无数革命先辈们的脚印。“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这不就是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吗?在这条道路上,彭湃父子二人不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爱国精神和自我价值,我认为其关系是紧密的,爱国精神的培养必然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古人曾云:“形随神至”,当内心某种炽烈的愿望达到了极致,自然会化为行动的动力——爱国精神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从爱国精神出发而衍生出的奉献精神、抗疫精神,时时为人们赞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色防护服下的,是赤色的心;守岛三十余年,千岩不移,是保卫国土的毅力;“残臂教师”江声发,断肢谱写学生的青春;女高校长张桂梅,严苛的要求下是成凤心切,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同样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乃至升华。
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离不开爱国精神的培养。华为选拔员工有这样一条原则,宁可选拔资质一般但品德优秀的员工,也不选拔天资聪颖但品德卑劣的员工。我想,一个人才,首先要学会做人,一个中国的人才,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拳拳深情,对脚下的土地有深刻认同,对民族的血脉无比自豪,然后才能称之为人才。
任何事业的成功、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稳固的根基,离不开爱国主义的情怀。没有稳固的根基,事业再富丽堂皇、再光辉灿烂,终将昙花一现、轰然倒塌。
总之,爱国精神的养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也进一步阐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彭士禄院士那满含爱国情怀的话语,正是对爱国精神与自我价值之间关系最朴实的诠释: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指导老师:倪逊)
做一个善读者
省兴化中学 高一(20)班 丁顾予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可补天然之不足,庸者借此脱颖而出,智者借此锦上添花、立足于全新的时代,吾辈当做一个善读者。
谈善读前,要明白为何读书。普希金谈读书“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可见,书的魅力亘古不衰,如此一来,读书便吸收古今中外之精华于一身,便能如苏轼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之益,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叶圣陶先生说“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做一个善读者,要学会从老师、同学、网络等多方面来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做到善读,亦要学会让外界条件为我所用,掌握老师教的、课本上学的、听来的好的方法,注意“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高考满分作文考生白杏钰,她的阅读笔记被整理为名叫《为生命松绑》的书,如此一本书中,有周国平等60多位作家的名句著作、摘录整理和每日随笔,说明她已然满足“善读”的大部分要求,天道酬勤,满分理所应当。
当然,坚持善读体系也绝非易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中国人把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位“泥腿子专家”一生热爱这份事业,在乡下搞研究,秉烛夜读,蚊虫叮咬,不免瘙痒难忍,这时袁隆平便用滚烫的热水瓶塞,忍着按在手臂痒处,然后继续读书、研究,若不是一份热爱赴所爱,科学兴趣、思想火花又怎会坚持长久,成就了“喜看稻菽千层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通过善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书生意气的国之栋梁,“补足精神之钙”,让文明之花、守正之风、创新之举成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源动力,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新时代里,我们要掌握方法,秉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做一个善读者。
(指导老师:王广清)
我们要正确对待苦与乐
省兴化中学 高一(18)班 孙楚杰
这世间总是少不了乐与苦,有的人身处乐境便整日高枕无忧,有的人身处苦境便天天悲观消沉。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贫困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处陋室”,换作常人早就愁苦不堪了,可是他却过得乐滋滋的。物质的贫困反而使颜回在简单的生活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道”的追求中去,从而获得内心的快乐。只有把握生命的本质,不忘内心的追求,在逆境行走,于苦中作乐,才会有童年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奏响琴曲诠释着生命如歌的少年;也才会有在青春年华残疾了双腿却在地坛重生以作品探索生命意义的作家。所以,要善于正视自己的苦,发现并创造出自己的乐。正如当下,疫情固然困住了我们的脚步,但也让我们多了一份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多了一个摆脱不必要的社交,集中精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机会,不亦乐乎!
“富贵是乐静,不善处者更苦。”可能有人会质疑,都已经大富大贵了,又有何苦呢?其实不然,富贵只是暂时的,浪荡挥霍,便会一无所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身处乐境,也要有一颗忧患之心,时时警惕,保持清醒。因此,善于经营乐境,以吃苦之心追求幸福之境才是善处之道。
其实,无论是乐境还是苦境,都是对自己的一场考验。海伦·凯勒在黑暗寂静的环境中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颗光明的花朵已在她心中绽放;苏东坡一生奔波不停,苦难的生活也在他豪迈豁达的心态下变得精彩。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相对轻松,但放纵自我便会使成绩下降。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这次线上学习当做是一次考验,借此培养自律的习惯,便能提升自我,从中获益。
人生在世,离不了在苦乐两境间徘徊,而你心中的苦乐,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所以,善于面对苦乐,方能乐不忘苦,以苦为乐,乐于真心。
(指导教师:史庆华)
世界独有的中国之路
省兴化中学 高一(19)班 杜雨涵
到底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才成就深蕴文明的国家?中国换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名字,才走出一条世界独有的中国特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层出不穷。而每一个英雄人物,都用毕生精力将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而今,时代早已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短几十年,却超越他国几百年的发展。因为坚强的领导集体、先进的治国理念,中国将来的道路将更加宽广、辽远。
真正的中国道路,广义上其实是一种发展理念,是要被正确地采纳和应用,以创新为加持而持续发展并深入人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指出:“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毋庸置疑,这条路带给人民新的体验,满足其对更舒适生活的需求,是一条结合中国国情而“走”出的道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新出的产物,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保持发展的一剂良药。
一条路,是要被一代代人走出来的,中国道路亦是如此。曾经在屈辱历史的阴霾下,名人志士将一腔腔热血洒在这条道路的前沿。多少人寻觅他而不得,又有多少人希望冲破黑暗社会的牢笼,寻找救国之路?《新青年》和五四运动,无声的呐喊和有声的呐喊,又何尝不是在唤醒世人麻木的灵魂,欲从中国国人内心深处开辟心灵的康庄大道?中国道路是在一片漆黑中被一个个点亮灯火的人摸索出来的。
中国道路来之不易,百年的艰辛,才铸就了一条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所以,我们更应坚守,结合国情不断丰富内容。
(指导老师:王广清)
寒山似锦
高一(16)班
祁翔 作
田 野
高一(2)班
吴沛雯 作
秋 声
高一(18)班
钮泽镛 作
晚 情
高一(13)班
李润欣 作
远 山
高一(12)班
于海丫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