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六月荷花分外艳

2024-08-02 08:55:51

□ 沈光宇

 

满眼都是亭亭玉立的荷花,为了走近她,一睹芳容,你便要乘坐一叶扁舟;为了不作喧哗,还须俯卧着身体,以手代桨,轻轻拨动水面,缓慢前行。穿过稀疏的芦苇,穿过密集的菖蒲,把蓝天、白云和荷叶翻卷的绿波尽收眼底。这一刻,你必须屏住呼吸,因为惊奇发现,一只匍匐在荷叶之上的青蛙,好似也坐着船儿在那儿观赏风景。因为扁舟推起浅浅涟漪,它竟然上下晃动,在优哉游哉。

你只得悄然转身离去,划入青绿深处。任清风吹拂,看芦苇摇曳,望菖蒲曼舞;倘若你的心灵随着绿波在荡漾,整个身子都会飘飘欲仙。阵阵荷香扑鼻,浓浓蒲香暗渡,忙得你东张西望,就是找不着源头。这时让你聚精会神的是身边游鱼。是它牵引着你的目光,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一会儿向北。早年间的荷花只分为两种,一种为家生的呈白色,另一种为野生的呈红色。所谓家生,是指采了藕再栽植;野生则是“任它去”的一种。不过随着人们欣赏的需求,人工培植的荷花已经是随心所欲,万紫千红,竟达几十种之多。眼花缭乱之时,你穿行于荷花丛中,在峰回路转之中,抚摸她的娇嫩,品味她的芬芳,那粉红,那浅红,那桃红,那纯白,那鹅黄……定然使你目不暇接。感慨之余定然会默默地闭上眼睛,让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慢慢地刻录在心头。

当你再次睁开眼睛,带着满心头的遐想,顾盼眼前的荷花,定然觉得自己身边已经亭亭玉立着荷花仙子。依水摇曳的荷花翠叶,是她舞动的裙裾;含苞欲放的骨朵,是她张开的玉口但欲言又止;有更多掩藏在重重荷叶之间的荷花,更是像仙子般“犹抱琵琶半遮面”。古人早就以“出水芙蓉”来形容娇小玲珑女子的妩媚。今天却是有幸与出浴美人相伴。

中国人喜爱荷花,根底上是来自于宗教情结。那篇七步莲花的故事,早在千年之前,就移植到华夏文明之中。故事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王后怀孕已满十个月。四月初旬的一日,她带领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绕游花园一圈以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忧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忧树枝叶茂盛,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就在这一刻,王子生了下来。令人蹊跷的是,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就能够行走。他举足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两股泉水,一冷一暖,香气弥漫,清澈透明。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却是有着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涵义。莲花除了莲瓣、莲蓬可供观赏,莲子可食用,还可以栽培出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可以给人们带来清凉的境界。这些都是莲花所具有的美德。由此,比喻从烦恼中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所以寺庙里的佛像大多站在莲花之上,或是坐在莲花之上。那底座叫做莲花宝座。

受到宗教意识熏陶更多的是文人,也许有着“见贤思齐”的潜意识,更是以“出污泥而不染”作为自我修身的准则,所以对荷花歌之、咏之、诵之者很多很多。如元代叶梅峤写道: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女词人李清照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周敦颐的《爱莲说》,应该说是千百年来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周敦颐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他写道: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独爱欣赏月下的荷花。他在《荷塘月色》中娓娓说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同名歌曲《荷塘月色》通过“凤凰传奇”组合的演唱,已经家喻户晓: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诗情画意融入美妙音乐,心中的荷花分外艳丽。

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