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鼓信心 “蓝图”催奋进
■/朱 杰
1月19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句充满信心与力量的话语不仅描述了过去一年的成就,也为未来的发展点亮了希望的明灯。既语言铿锵,流露自信,充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又轻松风趣,举重若轻,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我深受鼓舞,深受启发。
许省长两次提到了兴化,感到无上光荣,又感到责任在肩。省长重点关注,点名表扬,能不高兴,能不自豪,能不感恩奋进吗?许省长强调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我觉得,这不光是教育和社区的事情,更离不开医疗服务。我作为一名来自医疗机构的代表,感到了身上的重担。一老一小,从朝阳似火,旭日初升,到夕阳红,满目青山夕照明。彰显全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大有作为,责无旁贷。一定要为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画卷铺满健康底色。
健康江苏建设,卫生系统的成绩单可圈可点。去年我提交了一份完善信息系统,促进检查结果共享方面的建议。省卫健委多次联系我,反复征求意见,甚至发生言词激烈的争论。我欣慰地看到,我们在全国首家建成全省统一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临床检验平台,实现省内公立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实时调阅。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我感到,三医要联动,相向而行,做到以医疗为前提,以病人为中心。我提的有关医保的建议,医保部门十分重视。省医保局专家组专门到我们兴化调研、访谈,让我们对三医联动充满了信心。
我们一直将“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一系列服务成果融汇成了人民群众的坚强“医”靠。兴化市中医院作为医共体龙头单位,去年一年,在16个乡镇,持续开展义诊咨询和中医巡讲,深入到村卫生室,仅上个月就有50多位医护人员在各地巡诊。我们还向乡卫生院派驻专家和管理人员,将更多中医资源送到老百姓身边。我们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让年轻医生有人人皆可成才的平台,让名医专家有人人尽展其才的舞台,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中医药文化要主动融入文旅,赵海仙洋楼正在申报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国中医研究院侯如艳教授实地考察之后动情地说:第一,我们出版了系列著作《兴化非遗》《兴化医学流派》《艳摘杏林》。中医进校园、中医夜市等活动有声有色。第二,赵海仙洋楼是真古董。第三,兴化是她的导师李经纬教授的导师陈邦贤先生的故乡。陈邦贤被誉为中国医史学之父。第四,她本科毕业于河北中医药大学。创院教授王少华、夏锦堂都是兴化医派的传人。夏锦堂在1983年至1987年任河北中医学院院长。她激动地说,她的学术渊源原来就在兴化。这次兴化之行成了她的寻根之旅。受侯如艳教授的启发,我想,如果赵海仙洋楼交给中医院开展正常的医疗活动,中医药与文旅深度融合,“古董”就更加鲜活了起来。我们将更好地弘扬中医,让文旅与健康同行。
兴化与传统医学相关的非遗很多。我们也需要从专业的角度予以扶持、爱护、宣传。泰州市卫健委正在着手编写《泰州传统医学非遗》。
感慨万千,憧憬未来。
信心百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