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戳茄子

2016-07-08 10:12:02

    知青那会儿,有一阵我们庄上小学老师回城生小孩了,支书安排我去代课,我就搬到学校住了。说是学校其实就一间教室,顶头隔了一间房做房间,班级就一个二五复式班,各家带的桌子高高矮矮,参差不齐。除了上课,我一般就在房间里,房间里靠北搁了一张铺,铺前一个学桌,可以备课,南边支了一个独头小灶,锅门口有张爬爬凳,烟囱弯着从墙上出去。

    教二年级的语文,主要识字,五年级就做作业。二年级识字完了就写字,五年级学算术,遇有做作业快手的学生,那就再抄书。完了就让学生在院子里玩,不准跑出去,支书关照要看紧“水脚”,不能出事。

    一个人住,每天学生放学我就张罗做饭。基本是早上煮粥,中午做一顿,带了晚上。那时代课,一个人过日子,经常就要买菜,遇到卖菜的小船来了,就买一点,不过独头灶难以同时做菜,总要先做饭,饭好之后盛起来,然后刷锅做菜,烦啊。那时经常吃茄子,买一点,有时家长让学生带几个过来,总是饭好之后再烧茄子,吃个饭要忙一阵子。

    后来就有社员来串门带几个茄子给我说,你就“戳戳”吃吧,什么“戳戳吃”,反复问了才知道是把茄子在饭锅蒸熟了,放些盐和作料拌好了吃。

    煮饭前,先把茄子洗净对半剖开,然后在皮这边用刀划出一些口子,也可以用筷子在茄子身子上戳出一些洞眼,在饭要收汤时放锅里饭面子上,小灶煮饭要“烧饭锅”,就是饭收汤后停一下火,隔十分钟再烧一个草把子,这样等一会儿饭就好了,那茄子自然也熟了。

    开了饭锅,先用筷子慢慢把茄子搛起来,紫色的茄子就变成蓝褐色的了,有了刀口子,茄子蒸得透,一戳就烂,只是靠近茄子根蒂的部分要不断戳戳,戳成糊了,在碗里烂熟的茄子中加一点油,加几粒盐,如果有酱油就更好了,那时我一个人吃就舍不得放酱油了。当然最好拍一瓣大蒜,用一半,起香。一般我还要冲一小碗“神仙汤”,一点酱油,几滴香油,还剩下的一半大蒜放在汤里,这就是那时很好的伙食了。

    一次,几个知青哥们来看我,我煮了满满一锅饭,做“戳茄子”招待他们,结果五个茄子一放,锅盖盖不上,后来想了办法,就用一个脸盆做锅盖,盖着饭锅。记得还要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回家摘了一根梢瓜,凉拌。这样,一碗“戳茄子”,一碗拌梢瓜,再冲一碗“神仙汤”,大家吃得十分开心。

    现在想起来,知青那时有个“戳茄子”的中饭菜就了不得了,那是美味啊。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