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王楠先生的“课程表”

2016-09-30 08:58:43

8个老兵一上车,车厢里一阵骚动,有人马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让出座位。7个老兵落了座,还有一个老兵顶着满头银发,拄拐站在过道里,旁边坐着的青年男子视而不见,故意扭头看着窗外。坐在青年男子后座的老兵王楠先生,忍不住伸手拍拍前座的男子。

“年轻人,能把座位让给他弯弯腿吗?”

“凭什么?”

“凭什么?就凭他穿着军装,凭他是个打下江山的老兵!”

“江山又不是他一人打下来的。”

“江山不是他一人打下来的,那你说,江山是谁打下来的?”

“江山是大家打下来的!我不让!”

“既然江山是大家打下来的,那你说,他是不是大家的一份子?”

年轻人瘪嘴,成了哑巴。王先生却愈发激动了:“没有他这样一个个老兵,就没有大家!”

这是王先生旅游课上的一幕场景。每年,王先生都有四次旅游,春游、夏游、秋游、冬游中,要数秋游最为庄重了。秋游,王先生必选国庆节或八一建军节。并且与几个老兵结伴而行,着装统一,不穿便服,都穿一身威武簇新的黄军装。每人的胸襟上挂满了纪念章,走一路,就叮叮当当响一路。不穿上黄军装,不挂上几块纪念章,谁会认识这些老兵呢!我跟王先生相处了20多年,看到他没穿过其他衣服,总是一身黄军装。国庆节当天,王先生都要拿出抗日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大大小小9枚,亮晶晶地挂在胸前,骄傲地拍一张照片。

王先生住在我家的隔壁,早晨,一阵清亮的竖笛声,将我从睡梦里叫醒。一激灵爬起来,我知道王先生的竖笛课开始了,《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是一个兵》,一首接一首从容不迫地吹。第一首必是《东方红》,几十年下来雷打不动。不管四季如何更迭,也不管外边流行什么缠缠绵绵的歌,从王先生竖笛里飞出来的都是红色的音符,就像东方永远升起红太阳。

早饭后,王先生从邮局取回来报纸,开始了一天中的晨读。王先生说,早晨第一时间取回的报纸,就像带着晨露割下的韭菜,新鲜着呢!王先生每年订三四份报纸,《兴化日报》的“楚水”副刊,《扬子晚报》的“繁星”副刊,都是他的挚爱,每期都要细细品读。那些感人肺腑的“豆腐块”,他必一一剪下来,珍藏到剪报本里。日积月累,现在他的剪报本,分门别类已有30本。美文欣赏里,就有不少我发表在“楚水”“繁星”副刊的“豆腐块”。

孔子读书,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境界,王先生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在部队,他扛过枪,当过文化教员;在地方,他教过书,摆过书摊;现在90耄耋之年,依然学而不厌。站在书房里两架书柜前,王先生的心跳与年轻人的节拍是一致的。王先生不服老,他挑战记忆,背诵三字经,背诵千家诗,背诵毛主席诗词。一本厚厚的《毛主席诗词选》,他已经背上了40首。不仅熟背,还能讲出诗词创作的背景极其主题思想。《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常常被他挂在嘴上津津乐道地吟诵。平时我们之间谈话,毛主席的诗句,王先生总是信手拈来,安插得恰到好处。“牢骚满腹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每每听到这样的句子,便感觉到他在我心上播下一粒种子。

沙龙,看花,新闻联播,也一一列在课程表上。每个下午,在王先生的小院里,都有一个沙龙聚会。来者多是老兵,他们不屑家长里短、黄色段子,谈见闻,必纵论世界形势国家大事,马航事件、南海局势、萨德反导系统、奥运女排夺金、杭州G20峰会,每个热点话题都是他们舌尖上的味蕾。

王先生的“课程表”不是固定的,听了百家讲坛于丹的“讲论语”,他的“课程表”上又添加了《论语》。于是乎,王先生的嘴里便满是之乎者也,时不时冒出一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看王先生那满脸得意的样子,分明是夫子自道也!

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