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世上本无无愁河

2016-12-02 09:00:31

□葛礼宾

周毅,四川泸州人。复旦大学文艺学硕士,上海文汇报记者。现任《文汇报》“笔会”副刊主编。新闻作品署名“周毅”,职业之外的写作使用笔名“芳菲”。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湘西凤凰之于沈从文先生,犹如古越绍兴之于鲁迅先生。

文汇报笔会副刊主编周毅先生,用一本书的体格以读后感的方式,推荐湘西画家黄永玉先生超长体格的小说文本《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先生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有《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13岁便背井离乡,独自出去闯荡,80年的人生时光大都是在漂泊与动荡之中度过的。“你们现今多好啊,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学习,像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孩,不被炸死、饿死就已经算是奇迹了”。黄永玉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同时,他也坚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

湘西自古民风强悍,不少人从小就开始习武防身。黄永玉从小也学过武、练过拳,在学校念书时也常与人打架斗殴。由于时局动荡,他读书读到初二便辍学了,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拼拼凑凑上了八年半的学”。辍学之后,他做过陶瓷小工,当过中小学教员,同时也给当时的一些报刊撰写些文章,画些插图。抗日战争时期,政局动荡、国运不济,由于受到“左翼”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便开始发传单、搞游行,参加一些轰轰烈烈的文化救国运动。可以说,黄永玉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苦与难,由抗战时期、内战、文化大革命走到今天,又从收入微薄的陶瓷小工成为如今受众人追捧、声名显赫的文化名流,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他都饱尝其滋味。如今他再回过头来回忆这段经历时却轻描淡写,“人生不存在难的问题,难也要走,不难也要走”。

这世上能让黄永玉悦服的人没有几个。但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首位。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侄。多年来与他聊天,听到他提得最多,而且语气最为恭敬的只有他表叔沈从文。

黄永玉对表叔(沈从文)的《长河》喜欢得不得了。他说:“我让《长河》深深地吸引住的是从文表叔文体中酝酿着新的变革。他写小说不再光是为了有教养的外省人和文字、文体行家甚至他聪明的学生了。我发现这是他与故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第一本知心的书,一个重要的开端。”他又说:“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应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的啊!照湘西人本分的看法,这是一部最像湘西人的书,可惜太短。”

黄永玉把沈从文的人生写得那么丰富多彩,把沈从文的形象勾画得那么感人,想必他在沈从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写沈从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写自己。

两人也有不同。沈从文到达北京后,基本上确定了未来的生活道路,并且在几年后,以自己的才华引起了徐志摩、胡适的青睐,从而在“京派文人”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黄永玉比沈从文的漂泊更为频繁,很难在一个地方停留下多少日子。漂泊中,不同的文学、艺术样式,都曾吸引过他,有的也就成了他谋生的手段。

难以想象,没有年轻时代的漂泊,会有后来的黄永玉。漂泊让他看到了处世的种种技巧,把他磨炼得更加适应于复杂的社会。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他显然要比沈从文更为沉着老练,更为应付自如,同时另有一种“野气”。

“他不像我,我永远学不像他,我有时用很大的感情去咒骂、去痛恨一些混蛋。他是非分明,但更多的是容忍和原谅。所以他能写那么多的小说。我不行,忿怒起来,连稿纸也撕了,扔在地上践踏也不解气。”黄永玉这样把自己和沈从文进行比较。

黄永玉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无愁河》是一部许诺人可以永葆童年之美、童年之力的书。

我读它,常生欢喜心,仿佛借黄先生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不是苦,是喜悦的。入于“史”内,知道苦还是苦,甚至很苦,急管繁弦,岸高河急。但因还保有那一点童年的力,保有那一点童年的爱,尚能出于“史”外,让苦变成甜,让艰辛孕育出希望。出入于“史”的内外,晓得“无愁河”的喜悦来得如何不易,如何庄严了。

“故人星散尽,我亦等轻尘。”伤痛藏得很深,表达得很轻。

周毅先生寻访凤凰城内新旧印痕:凤凰百年老校文昌阁,老校舍新教学楼被红漆木长廊匠心连缀很贴心。准提庵内的十幅黄永玉先生亲绘壁画。城内外的远山近水。黄永玉先生捐赠给故乡并且亲自设计的那一座座的桥和凤凰城内随处可见的雕塑们。

“《无愁河》第一部60万字,不以故事做情节,不以情感做线索,为什么还立得起来?还这么活活泼泼有魅力?就在于它的身体性。《无愁河》对当代文学的贡献,黄永玉对当代文学的贡献,就是保留了一个‘以物观物’、与万物相通的人身,古老的身体智慧。”

“那些在生命中滋养过我们,也被我们爱过的一切,当初就是这样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中来的。那时没有时间,一刹那同时深邃地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那时也不分空间,人、地、天通通浓密地交织在一处。现在,黄永玉找回了这样的状态,来做他正当的回馈和报答。”

在周毅先生本身稳健雄浑的文字表述内,读者又能准确感知到心田内汨汨流淌着的那股清流,这股清流来自无愁河。

世间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上游,上游一定在高处,时间的高处。

因为阅读《艽野尘梦》的困难,在寻找《艽野尘梦》这本书的枝叶相关书籍时,邂逅了芳菲先生的《沿着无愁河到凤凰》。又因为这本《沿着无愁河到凤凰》,我结识了黄永玉先生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百闻不如一见,读一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成了一个崭新的希望。

用芳菲先生的卷首题记结束我这篇不成笔记的笔记吧:

“世上本无‘无愁河’,有了黄永玉,才有‘无愁河’。那么,世上本来有凤凰吗?”

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