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另类“盛宴”

2017-03-31 09:35:45

□韩  琴

生活中有多种大餐,《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岂不是另一种盛宴。读完,我喋喋不休地推荐给同龄小伙伴们,让他们读读,回忆、找寻唤醒那段特殊的记忆。

我出生于1979年,我们的童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们的生活轨迹就是中国打开国门逐渐富强的历史。那时人称有学问的人为先生,我深以为然。毕飞宇也是该称为先生的人。他通古博今,语言文字驾驭得自由自在。毕飞宇先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应该是那种通灵的孩子,他的眼光总是那么特别,猪鸭鹅全成了人类同类,赋予了别样的生命,也给了我这个不爱回忆过去的人一个回味的理由与念想。每次拒绝回忆的理由很简单,我说眼睛长前头的,所以向前看。静心内醒,一方面那时的日子有点苦,甚至是有些可怜,分享篇里所提到的吃的志向,我也有过记忆——犹记得冰砖,存一块钱,我偷偷地买回一个,等家里无人,捧一本书,边看边挖冰砖,那种爽,那种舒适,绝了!注意“偷偷”二字,只为不与弟弟分享,一人独享。《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打开了记忆中的一扇门,也敲开了内心深处羞怯的小窗。

我觉得毕飞宇先生身上总带着一种苦涩的慈悲。对于那个年代的贫穷,他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袜子与“富二代”之说,比如分享篇,那个年代的穷、苦,在老百姓身上尽显的,有的淳朴,有的是坚韧,有的是善良,也有自私与狠毒,当然,民风在那个年代还是难能可贵的芬芳。

毕飞宇先生是警醒的,是有着正义感的,他所提的“风俗与法律的关系”,“分享源于慈善,体现为慈善”,他说: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我也在思索,如今国人素质常常遭人诟病,国人的劣根性是否与那个年代的苦难有关,比如公共场合的拥堵,不讲卫生,公共场所共用的小物件总是被一取而空,因为公用就心生贪念,连餐巾纸都不放过。套句我爸经常挂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大家苦怕了”。富,仅表面远不够,内心的丰盈才能弥补。

毕飞宇先生是博学多思的,读《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等于读了一本百科全书啦。文中所提的各种动物、小时候的玩物、工匠所具备的技艺,读一读《草房子》,直接就是生活技能大综合呀!我读到了毕飞宇先生对于大地有着无限的热爱,所有的农作物在他眼中都是有各种色彩与味道的。说他多思,文中多处显示,比如牛、竹的文化、分享之说……而他的文字又有着别样的特色,比如标点符号的活用,那一个个名称之后的句号,特别,有着别样的深意。我喜欢这样的文字,有着大地的气息。

文字的驾驭能力除了天赋仍少不了努力与熏陶,作家们不谈,身边人就如此,爱读书的人比其他人能写,写着写着就能说了,训练孩子是否也如此呢?大概吧。记得读到读者上的郑海啸的文字《我做你吃》,很得我心,文中说,“我做你吃”的意思就是希望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也能住进你的内心。我想毕飞宇先生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做到了,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遇到生活在小镇的我,也可以说是说知遇了,我喜欢这类文字,清新本分自然,又带着点文艺泛儿,绝对是一件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单品,出生于有些浮夸的21世纪,绝对另类时尚,也能引发新的共鸣,这就是苦难的力量、文字的魅力,这也是毕飞宇先生的实力所致,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的精神吧。

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