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湮没的南门

2017-05-19 08:23:06

□沈光宇

兴化城有着两座南门:一座是最先设置的南门,称之为大南门;一座是后来开设的南门,叫做小南门。后来日本鬼子侵占兴化,在南公园北边建造海军司令部。他们为了行走方便,在小南门之西又新开辟出一道城门,并按照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教义,将城门命名为“新亚门”。

从城隍庙前的城隍庙桥向南,是南大门;穿过大南门,就是南门外大街。从南大街向东走过税牛桥便是儒学街。兴化的文庙就坐落在这里。范仲淹在兴化期间,为了发展经济、培养人才,创建了兴化有史以来第一所官办学校——学宫。

明洪武三年,兴化知县徐士诚在南城内文林里,即文林桥巷以西,宗家巷(儒学街陈五房巷东20米处)以东,市河以南,城墙以北约3万平方米范围内重建兴化文庙。

重建后的文庙,由中、东、西3组建筑群组成。

中路建筑群最南端靠近城墙处,为一幢高大重檐飞角宫殿式建筑——泮宫。

泮宫北侧为一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圆形泮池,就是今天仍然可以看见的龟池。泮池之水,在其河床以下暗通城外沧浪溪。因此,每逢发水时节,泮池里间会发出轰鸣之声,池水翻滚上涨,形成独特奇观。

由步蟾桥跨过9米宽的儒学街为文庙正门。正门为一座建在高出街面半米多平台上的高12米、宽10米的四柱三门青石牌坊,即棂星门。棂星,本来称灵星,是天田星。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为了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就命令祭祀天田星。到了宋代,儒家把孔子与天相配,把祭祀孔子当作祭天,所以都筑有灵星门楼,用以祭祀孔子。演变到后代,人们觉得汉代祭祀天田星是为了求得农业丰产,与孔庙里祭祀天田星当作祭祀孔子没有关系,又见门的形状好像窗棂,就把“灵星”改为“棂星”。所以今天修复的是“棂星门”

根据县志记载,兴化城南的南津河亦称南溪,也叫做沧浪溪。因为当年清澈见底,不免使人想起著名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范仲淹在南门外筑起沧浪亭。文人雅士在此聚会,用沧浪水煮茶烹茗,作诗遣兴。

可能因为沧浪亭聚集了太多的人气,后来连神仙也赶来凑热闹了:这就在北边有了三皇宫、都天庙,在南边有了大佛庵。

大南门外向东是南水关外桥。用不着过凤凰桥,这里就有宗臣家建造的通文桥,直达百花洲。

宗臣之所以在这里建造百花洲,还得述说一段历史。

宗臣自幼聪明过人,在县级考试中,每次都是第一名,有人称赞他是“江北第一文士”。他25岁中举,26岁就中了进士,于是被选调进京做了刑部主事,后又调任为吏部考功郎。仅仅供职两年就因为年少气盛,看不惯朝廷的腐败,托借有病,回兴化休养。

在兴化休养期间,宗臣在兴化南门外的南津河边,选择了一方垛子,建筑花园。因为遍载花卉,故称之为百花洲。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又有人来到南津河。

就在南门外的南上河边上,建有一座新桥,这是通往解家花园的。花园的主人是解学龙。解学龙,字石帆,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历官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及南明弘光五朝。满腹经纶、性情刚烈。天启间,解学龙任刑科给事中。那时魏忠贤专权,解学龙忠诚正直、针锋相对。天启五年九月,魏忠贤指使御史智铤劾解学龙为东林党人,由此被罢官归还故里。

回乡后的解学龙就仿照宗臣,在百花洲西边的一方垛子上构筑花园,安心读书。

虽然后来解学龙官复原职,并升任南兵部右侍郎仍署江西事。虽然崇祯皇帝也平反过东林党案,但皇上十分憎恶门户党争,想到此事,还是下诏逮捕解学龙,并廷杖八十,遣戍贵州。

就在解学龙被发配期间,家乡父老为他树立了一座牌坊,并题“忠诚正直”匾额。这块匾额,至今高高地悬挂于四牌楼之上。

几多沧桑变化。后来僧人渾然居住在解家花园并改称为鸿寄园。但是兴化百姓不忘解学龙,一直将这里叫做花园。如今的新生小学占用的是原先的花园中学。花园中学因为改成职业中学,就另选地址去开发区建成兴化职业中学。

从四牌楼向南过了县桥,可以直达小南门。

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兴化的新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就将政府前面的“望火楼”改名为中山楼,将通往小南门的大街命名为中正街。新时代,新要求,在许多开明人士的推动之下,新政府在小南门外建设南公园,立中山纪念碑;在海子池建设北公园,培植中山林。

出了小南门转弯向西,过了桥就是南公园。我们首先欣赏一副挂在南公园堂前的楹联:近文峰塔,临百花洲,开几面窗棂,饱看四周环树木;出中正门,饮沧浪水,话半村烟景,何须千里访湖山。

由此可见南公园的景色是多么的优美。

南门外大街最为闻名的当是舒家大巷。这里居住的是东门舒姓后裔。东门那条巷子之所以叫做家舒巷,是因为明朝御史舒楚在那里建过府邸。舒姓都认为自己的老家在那里。在舒家大巷口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大院,这就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冷欣的老家。冷欣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曾任国民党军陆军副参谋长,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台湾“国防部”参仪等。

冷欣出生在大南门外南大街35号一个小商人家庭里。冷家世代经商,生活殷实。如今位于西门外的公墓地冷家,当年叫做冷家舍,因为那里曾经有着冷家二、三百亩田地,就地居住着冷家佃户;南门外上河边的“冷大顺”酒作坊,为百年老字号,也是冷家所开设。

俱往矣!因为旧城改造,这一切都湮没在往日的记忆之中。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