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忠魂留唐子,浩气传千古

2017-06-02 09:18:32

□杨玉贵

抗战时期的唐子镇是兴化境内的水上交通要地,它地处塘港河的西岸,北临车路河,西通兴化,东连戴窑,南接大垛,北与安丰、合塔、永丰隔河相望,在军事上易守难攻。1941年秋,唐子镇被敌伪侵占,由于其战略位置显要,敌人派了重兵把守,驻扎有一个营的伪军。敌伪在镇的四周筑了一道高两米的土圩子,并在东北角、西北角构筑了坚固的碉堡。同时,在镇子南边不远处的包徐村还驻有一个连的敌人,可随时对镇子进行增援。伪军倚仗其坚固的据点,时常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气焰十分嚣张。

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斩断敌人的魔爪,苏中军区命令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拔掉唐子镇的敌伪据点。七团团长严昌荣、政委彭德清根据情报,决定把东边、南边作为突破口,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攻打唐子镇。

1943年9月7日晚8时,战斗打响。从东边主攻的二营在团首长的直接指挥下组成一支突击队,利用夜幕的掩护,乘着一只只小舢板船悄悄向对岸划去。由于不小心发出的水声惊动了敌人,敌人立即集中火力向河中射击。我方岸上的战士随即也向敌人开火,想压制住敌人的火力以掩护突击队员们向滩头冲击。然而,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加之防御工事坚固,火力很猛,担任掩护任务的战士们根本压制不了敌人的火力。眼看着我出击船只屡被击沉,难以登岸,焦急万分的严昌荣团长再也按捺不住,他亲赴前沿阵地,重新组织冲锋,掩护部队冲击。

严昌荣,1914年生,湖北省松滋县沙家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随军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调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任军事教员。后调皖南任三支队四团、五团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团长。严昌荣曾跟随贺龙当过警卫员,贺龙的战斗指挥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他在指挥战斗中,既能执行上级指示,又能根据战地情况机动灵活地布置战斗。1941年他奉调一师七团后,首战泰州,消灭李长江伪军一个团。以后他转战南北,指挥和参加过多次战斗。在苏中四分区坚持敌后斗争中,为粉碎日寇、伪军扫荡屡立战功。

严昌荣团长有个脾性,就是部队缴获新武器,他总要试试;枪声一响,他不是打重机枪就是打掷弹筒。在唐子镇的战斗中,严昌荣又像以往那样,打起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掷弹筒。当他打出第一发时,掷弹筒班班长就请求:“团长,我来打!”但严昌荣斗志正高,根本不听,又要打第二发。副班长立马连声关照:“团长,不能再打远了,最多600米。”

严昌荣咬紧牙说了声:“知道。”随即打出第二发炮弹,“砰”的一声,炸在敌营位置。严昌荣势在必得,立马吩咐:“你快去拿炮弹!”掷弹筒班正副两位班长极力劝阻:“团长,你别打了,我们来打吧!”彭德清政委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劝说:“严团长,你不要再打了,我们研究一下怎么进攻吧。”严昌荣答应道:“好,我再打一发就来。”

众人搬来了炮弹。随着严昌荣一声高呼“打!”突然,阵地上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硝烟弥漫。掷弹筒意外爆炸,原来严昌荣打的第三发炮弹,是敌人特制的自杀弹,准备在走投无路时,同归于尽的。但是我军在缴获时没有发现,结果误伤自己。严昌荣团长不幸牺牲,彭德清政委头部也负了伤。战士们闻讯后悲愤异常,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此时,南边的敌人已增援至唐子,我军腹背受敌,政治处主任蒋新生看到团长牺牲、政委重伤,为避免损失过大,便决定部队停止进攻,撤出战斗。

兴化人民为纪念严昌荣,经上级批准将唐子镇命名为昌荣镇。翌年,在合塔圩奚塔庄为其建墓树碑。1970年4月原舍陈镇人民政府又将墓碑迁到舍陈庄。

1992年4月,兴化市民政局及原舍陈镇人民政府在舍戴公路东侧的范吕庄(现合陈镇幸福村),重建严昌荣烈士陵园。陵园占地约2500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和陈列室两部分组成。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的正中央,碑基座高约2米、占地约65平方米,碑身高约16米。碑正面刻有“严昌荣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1994年昌荣镇政府又在唐子的东南角建造了严昌荣纪念碑。纪念碑肃穆庄重,每年都吸引着许多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学生前往祭扫,成为唐子及周边地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人们在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更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