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无鱼不成席

2017-08-18 08:40:41

□罗有高

鱼,早在远古狩猎和采集时代,就是人类的食物来源。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兴旺的家族,种类浩繁。汪曾祺在《鱼我所欲也》文中,一口气就写了石斑、鳜鱼、鲥鱼、刀鱼、鮰鱼、黄河鲤鱼、鳝鱼等。过去,鱼类有上等鱼、下等鱼之分,有鳞为上,无鳞为下,又有青、白、鲤、鲑、鲲、鲢的排列。时代在变,不登大雅之堂的鳝、鳅、鳗、甲鱼等无鳞下等鱼,现时反市价昂贵,成为宴席高档次的象征。

对于中国人来说,总是希望生活富余。这是千百年来的情结。“鱼”与“余”同音,鱼一向都是吉祥之物,如鲤鱼,寓“鱼跃龙门”;鲢鱼,寓“连年有余”;鲫鱼,寓“大吉大利”;鳜鱼,寓“富贵有余”。

“无鱼不成席”的传统习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口头禅。鱼,不仅是美食,还寓意着吉祥、富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其十分独特的鱼文化,流传千古、千姿百态。

席,筵席、宴席、酒席。我国八大菜系,都离不开鱼菜名馔。一方饮食养一方人,湖、河、沟、港、汊众生的“鱼米之乡”,宴席菜肴自然离不开鱼。民间在节日、婚寿喜庆等隆重的宴席上,绝对少不了鱼这道菜。

说起“无鱼不成席”里的“鱼”,不仅有多种习俗,还大有讲究。吃鱼要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就得懂得“席”上吃鱼的规矩。

宴请高朋贵客,可能有多种鱼,但主“鱼”要选全头全尾的囫囵鱼,得有鳞。鱼端上桌,鱼头对着谁、尾对谁,也有讲究。习惯上“鱼头朝东”,意为“鱼归东海,万事顺达”。一般规矩还是鱼头要准确无误地对着“上岗子”,即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请之首动筷夹鱼,即“剪彩”,然后其他人才可以举箸食鱼。

倘若“上岗子”给你夹鱼,夹个鱼眼,这是高看一眼;夹个鱼唇,唇齿相依;夹个鱼翅,展翅高飞;夹个鱼肚什么的,推心置腹的意思,你一定得喝酒致谢。鱼肚对文人,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鱼脊对武将,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鱼的眼睛不可以乱夹给异性,那是表示爱意,郑板桥吃鱼有故事:“君子不吃翻身鱼”,把吃鱼的技巧推向极致。鱼在酒席上的文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的烹饪方法,煎、炸、烧、炖都是香气四溢,食之口齿生津。北方人往往食鱼喜欢给其附味,红烧的、糖醋的、五香的、剁椒的。而南方人更喜欢鱼的本味,葱油的、清蒸的、炸熘的,吃鱼更讲究鲢鱼头,草鱼尾,鲫鱼肚档,体验鱼乡水产美,道出吃鱼的境界。

年夜饭桌上的鱼,必需有鲢鱼,以预兆“年年有余”;必须有头有尾,也寓意新的一年“有始有终”。必定端上桌基本上只看不吃,“徒有羡鱼情”,供奉着,象征新年吉庆有余。民俗的潜规则,看似一种形式,实则是人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的体现。其实,除夕的鱼,在餐桌上是吉庆招财,鱼刺内藏,餐桌外还有隐秘的镇邪隐义,只是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

“无鱼不成席”,其实还是“无鱼不成礼仪”“无鱼不成生活”。

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