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合成共治”交通隐患,实现“一升两降”

2017-09-22 08:20:45

□通讯员 吴劲松 戚兴杰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针对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全面实施大数据分析、地毯式排查、全链条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合成共治”整治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该大队排查出的164处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城区道路交通每月没有拥堵的畅通日从8天上升到了25天,全市国省道交通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整治前直线下降了35.6%和48.7%。

大数据分析为整治顽疾精准“把脉”

兴化地处里下河腹地,是苏中地区拥有160万人口、2393平方公里面积的农业大市,水网密布,河道纵横,道路里程达到2931公里,公路等级普遍偏低,交通安全隐患面广量大,对交警部门而言交通安全管理无疑是一大考验。

城区交通拥堵,道路交通违法乱象丛生,国省道事故频发,这些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兴化交警如坐针毡。

“问题究竟出在哪?我们想到了启动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把脉’,下决心找出问题结症。”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潘久荣说,年初发生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让他们痛定思痛。随即,城区机动车保有量、道路交通通行数据、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数、停车位总量、月度事故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相关数据统计全面启动。同时,他们还请来了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实地现场分析,寻求对策。

据介绍,为有效提升分析研判精准性,他们启动了重大事故“一案一分析”、交通道口“一点一对策”、安全状况“一月一研判”的“嵌入式”大数据分析,分析结果直接为隐患排查提供支撑,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

地毯式排查,人车路一个不漏,排出164处隐患

“数据分析的结果让我们为之一振,因为无论是人车还是路数据一目了然。”潘久荣说,数据分析显示,城区人员密集的商贸区和校园周边作为事故多发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相对突出,机动车乱停乱放导致拥堵点位清晰,国省道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欠合理,数据迅速明确了排查重点。

排查发现,平时,城区早晚高峰是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的重点时段,尤其以校园周边最为突出;而每逢节假日,同样的问题则集中在商贸街区。由此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19处。

大数据显示,兴化城区拥有居民28.9万人,机动车3万余辆,摩托车、电动车10万辆,临时停车位只有3600个,大量车辆涌向路面,路权争夺激烈,事故多发,行车难、停车难成为兴化新的“城市病”。交警部门按照主城区三纵六横逐条道路踏勘,排查出了28处重大安全隐患。

针对辖区内4条国省道事故高发、有的路段甚至连续发生伤亡事故的情况,他们以数据结合图文标注分析,逐路开展了排查。一方面平交道口多,且地面无减速装置,另一方面道路中央的隔离绿化树木遮挡视线,给安全通行形成了视线障碍。通过排查,发现隐患69处……

一场涉及人车路不留死角的地毯式排查为有效开展整治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依据。据统计,我市共排查隐患164处。

全链条“合成共治”实现了“一升两降”

整治行动中,为了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交警部门以市委市政府为主导,交通、安监、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着力源头治理,实施全链条“合成共治”的新模式,实现了无拥堵畅通日明显上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实行智管+严管+巧管的“合成共治”整治模式。据了解,交警部门先后投入110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城区71个路口信号控制升级改造,新建了40个球机抓拍系统、2套礼让斑马线系统和“闯红灯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增设黄实线禁停标线784米、道路护栏432米;倡导绿色出行,87个站点投放2008辆“共享单车”,发出了“城区1公里步行,2公里骑单车,5公里选择公共交通”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据统计,今年1至8月份,我市酒驾、醉驾警情下降了15%,查纠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2.3万余起,同比增长843.6%,每月畅通日由整治前的8天上升到了如今的25天。

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据统计,今年以来,淘汰报废3094辆黄标车、624辆老旧机动车,“营转非”大客车全部纳入重点监管,456辆接送学生车辆全部按照“包保制”责任到人,对全市93.9公里接送学生车辆运营线路作了全面优化。

迅速整改,消除隐患。交警部门斥资90余万元,整改了全市国省道平面交叉口69处隐患点,增设减速带4660米,一大批遮挡视线的绿化被裁剪矮化,交通事故直线下降。据了解,整治后两个月来,原先事故多发的344国道,351、352省道兴化段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一般事故直线下降了55.8%。

“原来开车天天提心吊胆,生怕路边随时蹿出个电动车和行人来,现在隐患清除了,车子也好开了。”长期往城区菜市场运送鲜活水产品的刘益民师傅高兴地说,他每天必经的30多公里高兴东公路,因岔口多事故多发,如今隐患排除,他再也不用担心了。

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