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抗战中的兴化民兵

2017-09-22 08:45:11

 □顾少俊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指示:“广泛发动全体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中共兴化县委遵从中央指示,大力发展民兵组织。

兴化民兵创建于1941年冬。民兵队伍初建时,自己筹备武器,管理比较混乱,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当时,缸顾乡的民兵武装较好,有十几条枪。据说,是缸顾一富户花钱从外地买来捐给民兵的。但缸顾乡的民兵刚成立不到一个月就遭到了日军毁灭性打击。

1941年元旦前一天,日军3艘铁板船经过缸顾向北。第一艘铁板船上站着一个日军指挥官。岸上站岗的民兵顾中勤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热血汉子。他想起前几个月,日军下乡烧、杀、抢的暴行,怒火中烧,情不自禁地举枪瞄准那日军头目。第一枪没打中,赶紧退壳打第二枪,第二枪又没打中。枪声惊动了船上的日军头目,见有人敢对他开枪,火了,一挥手,铁板船上的机枪对着顾中勤就是几个点射,顾中勤身子一晃倒下了。庄上民兵闻声赶过来时,日军铁板船已靠岸,机关枪对着民兵开火。这些民兵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刚一交火就倒下了十几个,队伍很快被日军打散。日军上岸后,在庄北面放了一把火,烧掉了16户人家。

中共兴化县委书记戴为然知道这件事后很重视,他认为必须对全县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和统一管理,教会民兵们如何打仗,避免无谓的牺牲。

第二年春天,各区举办民兵训练班,新四军选派有战斗经验、有文化的干部担任教官。上级要求教官们自编教材,内容结合实战需要。抗战老兵徐从俊回忆,钓鱼乡的民兵教官叫李德洪。李德洪是安徽人,原是陈毅部队的一个连长,在“黄桥战役”中负过伤。李德洪枪法奇准,在钓鱼乡办神枪手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枪法精准的民兵。大垛镇的民兵参加过埋地雷、情报传递、射击等训练。教官们还传授对敌斗争经验。

经过整练,兴化正式成立民兵总队,每乡设一个大队,每村一个中队。全县共46个大队,200多个中队,民兵共6000多人。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兴化民兵在对敌斗争中迅速成熟起来,他们回村后发展儿童团站岗放哨,创造了适合水乡地区的游击战术,通过打坝、拆桥、破路等方法,使下乡“扫荡”的日军寸步难行,广大农村成了侵略者的汪洋大海。

一天大早,东方还未发白,刘陆乡三王村民兵王文斌带弟弟下田干活。他俩出村没走多远,突然被几个端着刺刀的日军拦住。翻译过来对王文斌哥俩说:“快!快!帮皇军把坝头挖开!”原来,这是一伙下乡“扫荡”的日军,他们的汽艇在村北被坝头拦住了,要不然早进村了。

王文斌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要想办法回村报信,让老百姓躲起来。怎么脱身呢?”三王村西边还有一条水路可以进村。王文斌想起几天前和几个民兵在西边河里打了暗桩,心生一计,装着顺从的样子对日军翻译说:“这边坝头难挖,要挖开至少要两个钟头。西边有进村的水路,那边坝头好挖。”

西边的坝头确实好挖,不到半个小时汽艇就可以过去了。日军头目很高兴,大拇指一挑:“你们是大大的良民!”趁此机会,王文斌兄弟扛着铁锹匆匆离开。

日军汽艇开出不到100米就再也开不向前了——水里打了暗桩。好不容易,把暗桩排除掉,赶到三王村时,村里的老百姓早得到情报,户户坚壁清野,整个村庄看不到一个人。

民兵总队每年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民兵大队长、中队长学习军事、了解抗战形势,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些民兵干部回村后再把会议精神讲给民兵们听。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后,民兵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反应能力大大增强,区与区,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实行联防。

景大鹏出生于1927年,新垛人,现住兴化敬老院。1942年,景大鹏是儿童团员。当时,刘庄、白驹据点里的日军经常下乡“扫荡”。景老回忆,民兵队长安排他在村口站岗,白天发现敌情,就把衣服放到“风车”上,或者放到村前的“消息树”上;晚上发现敌情,举火为号。

1943年10月,东台日伪军,白驹、草埝、戴窑据点里的伪军同时出动,企图一举消灭驻合塔境内的中共兴化县委机关。这伙日伪军自以为筹划周密,行动迅速,肯定能一击成功。但他们想不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已成功发动民众,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了情报人员。在日伪军离县委机关还有20里地时,县委这边就已得到情报转移了。

大营乡的民兵还配合苏中特务五团打过日军汽艇。

1945年2月,苏中特务五团陈兴泰连长找到大营乡的民兵大队长,请他准备几条小船,并选几个精干民兵配合打伏击。

陈兴泰带人埋伏在大营与白驹交界的河港里,安排民工在河里水面下拦了几道草绳。

上午,两艘日军汽艇开过来。陈兴泰一声令下,几十颗手榴弹落到后面一艘汽艇上。汽艇上的日军炸得血肉横飞,汽艇晃了晃,沉下去了。前面一艘汽艇见势不妙,开足马力想冲过去,结果草绳绊到汽艇的螺旋桨上,动弹不得,成了活靶子。

一阵对射后,汽艇上只剩下一个日军头目,抱着一挺机枪不断地对着岸上扫射。陈兴泰让会日语的喊话:“缴枪不杀!”那日军头目不开枪了,机枪扔到水里,拔出指挥刀对着自己腹部刺去。

这次战斗,消灭了十几个日军,缴获了十几支步枪和两挺机枪,还有若干子弹。

民兵不但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在传递情报和掩护新四军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4年12月,兴化独立团的刘志高排长叛变,投靠兴化伪22师刘湘图师长。兴化城里有几个秘密联络站面临暴露,必须尽快把信送到城里地下党手里。独立团吴光明团长让垛田民兵大队长吴家元派人给城里联络站送信。

吴家元20多岁,精明能干,他说:“日军在城门口盘查很严,青年人去不方便。让钱学贵去!”钱学贵是垛田小戚村人,儿童团员,14岁,个子矮。吴家元把钱学贵找来,在他脸上涂上黑灰,找了一只破鞋、一个破碗和一根拐杖给他,如此这般交待一番,钱学贵出发了。

在兴化东门,两个站岗的日本兵拦住钱学贵,“什么的干活?”钱学贵指指自己的嘴巴,又指指手中的碗,口里不断发出“啊、啊……”的声音。

日军见是一个又脏又丑的哑巴,手一挥:“滚!”

钱学贵就这样巧妙地把信送了出去。城里的地下党接到信后,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转移,避免了一次大的损失。事后,吴光明感慨地说:“民兵发挥的作用有时是正规部队无法替代的!”

还有一次,兴化东门外,一伙日伪军紧追3个新四军,新四军的子弹打光了,顺着田埂拼命往前跑,子弹在他们头上乱飞。垛田湖西口村的民兵队长赵七那天正在田里干活,小船停在河边,看见新四军过来,赶忙喊:“往这边跑!快上船!”赵七把新四军送过河,自己却被日伪军抓住。日伪军残忍地割下他的头挂在兴化东门示众。在抗战中像赵七这样的英雄很多,他们是民族精英,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后代永远铭记。

在历次征兵中,一批批优秀民兵踊跃报名,参加抗日队伍。

大顾村有一个妇女,丈夫过世早,留下4个儿子,都参加了民兵。这位妇女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4个儿子拉扯大。新四军到村里动员青年参加,这位妇女把4个儿子先后送给抗日部队。

老区政府给这位妇女戴上大红花,扶上高头马,敲锣打鼓上了大街,被誉为“英雄妈妈”。

民兵们为了抗战胜利,破釜沉舟在所不惜,流血牺牲无怨无悔。抗战胜利时,兴化民兵人数已达万人,如今全县老民兵仅余数百人。他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这些承载抗战历史的民兵们,永远不能被遗忘!

景大鹏

钱学贵

徐从俊


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