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梁山好汉都是赳赳武夫吗? 其实他们中有很多诗人

2018-02-02 09:54:34

□陈学文

梁山108将,个个身怀绝技,人人舞刀弄枪,单打独斗、冲锋陷阵是他们的强项,即便文弱如宋清、乐和等人,恐怕常人也近身不得。所谓的“108将”,就是108位将领,能称“将”者,必然具备一定的武力,这是常识。但梁山108位好汉中,除了黑旋风李逵、矮脚虎王英等几个百分之百的文盲外,有文化的人其实还不少。军师吴用是私塾先生,圣手书生萧让是秀才出身,神算子蒋敬是落科举人,卢俊义、公孙胜、李应、柴进等人文化水平应该也不低,还有不少人写个书札、记个账、念个信什么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好勇斗狠的武松,杀完人后还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题字。所以说,梁山好汉并不都是赳赳武夫,其中文化人还真不少,甚至还有几位优秀的诗人,你信不信?请容我一一道来。

一、诗人林冲

水浒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怀揣柴大官人的介绍信投奔梁山,在朱贵的酒店内听得无船渡河,林冲又吃了几碗酒,心情郁闷,想起无端受到陷害的遭遇,十分感伤,向酒保讨来笔砚,乘着一时酒兴,在白粉壁上写下八句五言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愤怒出诗人,林冲正是在极其情绪化之时写下这首诗的,几乎一气呵成。作为80万禁军枪棒教头的林冲,原本家有娇妻,生活安宁,却遭遇奸臣高俅的迫害、朋友陆谦的背叛、差役和亡命之徒的追杀,不得不拔刀自卫,沦落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他愤怒,他郁闷,在酒精的刺激下,他借诗歌之火,烧心中块垒。前六句诗是林冲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是对自己坎坷命运的回顾,后两句诗是对前途美好的展望,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求。林冲这首五言诗,合辙押韵,悲怆而不失斗志,颇有气势,确实是一首好诗。林冲虽是一员猛将,但他具备着多愁善感的文人气质,如果他从小弃武习文,想来考个秀才、举人应该不在话下。

二、诗人宋江

水浒传中,宋江是作诗最多的一个。诗歌产量多,质量也相当高。最著名的当然是浔阳楼上所题的一首词《西江月》和一首“反诗”。此外,宋江在梁山好汉们排定座次后,作了一首《满江红》,在拜见李师师时,还作了一首乐府词。先来看宋江在江州浔阳楼所题的《西江月》和“反诗”。

水浒第39回,宋江在浔阳楼上一个人喝闷酒,想到自己结交无数好汉,年过三十功名未就,落得个刺配江州做了囚犯,不觉“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便去粉壁墙上题了一首《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完,意犹未尽,酒后张狂,又提笔在《西江月》后题了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与林冲一样,在写诗时都是郁郁不得志,都是在借酒烧愁,不同的是宋江是真喝醉了,正所谓酒后吐真言,他在诗词中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反应了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出反抗暴政的倾向。若在平常,宋江温文尔雅,十分低调,但醉后的宋江自视甚高,自命不凡,连黄巢都不放在眼里。一首诗,一首词,风格基本上差不多,都很通俗易懂,明白浅显,直抒胸臆,痛快淋漓。痛快是痛快了,却被别有用心的闲官黄文炳抓住了把柄,成了反贼,最后被逼上梁山,这才有了轰轰烈烈的梁山后续故事,可以说,是宋江的醉后反诗,造就了另一个能够统领三军、实现人生抱负的宋江。

再来看水浒第71回,宋江在梁山排定座次后于重阳节所作的《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

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上半阕用词很讲究,含蓄清丽,用一幅幅秋熟图衬托兄弟之情,强调“义”;下半阕明快豪放,直奔“招安”主题,强调的是“忠”。可以说,这首词是宋江渴望朝廷招安,为国效劳的宣言,也是对梁山众好汉是否接受招安的试探。乐和唱此词,一曲未罢,就遭到武松、李逵和鲁智深的激烈反对,为招安后的悲剧结局打下了伏笔。

最后来看水浒第72回,宋江拜见李师师时作的一首乐府词: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宋江拜见李师师,是想通过李师师,转达他向朝廷表白梁山泊愿意归顺的目的,所以这首词并非纯是应景之作。凭心而论,这首词谋篇布局很有章法,从自我介绍到对李师师的夸赞,从人生抱负的表达,到离愁别绪的抒发,层次清楚,脉络有序,文笔疏朗,用词得体,虽然有点矫情,但不失为一首好词。

(上)

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