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云台山

2018-03-16 09:27:29

□刘永福

“到中原看文化”,到了河南云台山,我的这个观点彻底动摇了。

游玩过云台山才知道,从外表看,云台山稀松平常,但它内秀,属“内在美”,它的自然美景深藏不露,而且独一无二——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

我们是在夏天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来到了云台山脚下,但见并列的几座山顶上水汽氤氲,云雾缭绕,云如沧海山如台,“云台”之名不虚。山并不峻拔,走近了就发现,山上覆盖着原始次森林,草木杂乱,给人苍莽之感。

云台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它以峡谷著称,而尤以红石峡最具特色。

从半山腰下到谷底,沿栈道逆溪流而上,刚才还是鸟语花香,谷底却是一片幽静,脚底湿滑,草木不生,飞鸟绝迹。据说这里没有四季,冬暖夏凉。

奇的是,红石峡的崖壁全呈红色,据说是岩石中富含铁质,裸露的岩石经空气的氧化,岁月的熏陶,锈迹斑斑,仿佛是古铜色的肌肤。

这里的峡谷跟普通的山谷不同,普通的山谷上面是敞开的天空,这里两边都是峭壁悬崖,窄处3米,天空细如白绫,号称“一线天”;宽处10米,崖顶稀稀疏疏地长着些小树,树虽小,但总得数十年上百年,才能牢牢根植于崖缝,长成绿莹莹的一小簇。

放眼高处,整个峡谷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让人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立体的美。千年的溪水在这里汩汩流淌,万年的山风从这里习习吞吐。而从50米高的山崖喷薄而出的白龙瀑则将游客的兴致引向高潮。红石峡,无愧为“中原第一景”。无路可通的岁月,大概只有最优秀的猎人和药师才能一探它的雄险,一窥它的深邃,一睹它的清秀和灵动。

云台山保存着上亿年来的地质遗迹,在这里,能窥探到大自然翻卷的篇章,前一页是山峰,后一页却成了峡谷。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陆地的强烈抬升,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造成了这种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溪、泉、潭、瀑,共同构成了旷奥兼具的云台地貌。

在泉瀑峡,我们看到了落差300多米的云台天瀑,瀑布上端如同朵朵白云,团团棉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纷纷扬扬,洒入墨绿色的水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终于找到了堪与之匹配的实证。

在潭瀑峡,我们见到了会唱歌、会跳舞的溪水,这条能歌善舞的溪水叫小龙溪。它的溪床,由一层层高低不一、色彩有别、宽窄不同、曲折有致、形态各异的自然山石台阶组成。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去攀登云台山主峰茱萸峰。在那里,有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药王洞”;在那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作为游子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有人在此生思乡之情,有人却更愿把这里作为归宿。“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功成身退,卸甲归隐,躬耕于云台山,独享天年。

我们也没能去游玩各具特色的峰林峡、青龙峡、叠彩洞、子房湖、猕猴谷。尤其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去游览百家岩,据说,那里山水秀丽、空谷芳菲。

魏晋时期,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曾在百家岩活动长达20年之久,共同演绎了一段友谊的佳话。他们在此啸饮竹林,以酒会友,弹琴赋诗,逍遥自在。他们几乎囊括了中国知识分子可以安身立命的所有选择。他们与统治者政治上的周旋早已化作云烟,但他们狷狂自得的精神世界以及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甚至国人的心灵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在很多风景区,风景为表,文化为里,风景和文化相得益彰。而在云台山,历史遗迹已然很少,唯有汉唐魏晋遗风拂面而过。

文化为虚,风景为实。得天独厚、美不胜收的云台山不必依傍任何文化,也能在各大名胜中独树一帜。它已经把它的幽静、秀美、灵动、神奇牢牢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它是大地深深的皱褶,也是地质中绝美的经典。

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