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慢慢走,欣赏啊

2018-03-23 09:45:48

□潘  健

孩子,前天晚上,我问你,什么是美?你说,美就是让人心里感觉舒服的东西。如果你愿意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我推荐你阅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本小书平易浅显,诚恳亲切。作者以美学的眼光处世,从美学谈到艺术的创造与欣赏,再从艺术聊到人生的艺术化。

用作者的开场话说——“假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那么,什么是美呢?作者认为,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以观看古松为例,持审美态度的人,不会去考虑这棵松树值多少钱,有什么作用,也不会去想到它的根茎花叶及植物属性,而是聚精会神地欣赏它的色泽、姿态以及昂然的气概。用你的话讲,就是“让人心里感觉舒服”。看上去,这样的态度无多大实际用途,但这是人内心深处的需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

学会欣赏世间的美,我们还要与任何事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凝视过去,我们常常觉得美好,哪怕是辛酸的记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会有新鲜的感受。而我们往往跳不出现实利害的圈套,从“有没有用”这个单一维度来衡量眼前的事物,无法纯粹地观赏事物本身,与美擦肩而过。书中提出 “无所为而为”,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是环境的奴隶,而是心灵的主宰。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事物本身,美还会悄悄地浸入你的生命里。一段曼妙的音乐,一幅苍劲的书法,一片优美的风景,一首清新的诗歌,都会让我们暂时脱离当下的处境,从而内心渐渐沉静,心里印有美的意象。美,是人赋予事物以意义,同时审美体验又塑造着眼前的这个人。在美的熏陶中,人的趣味渐渐高雅起来,有了“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达到作者谈美的初衷——“时常领略到免俗的趣味”。

作者继续论美的本质,不是快感,不是联想,不是自然,也不是写实主义。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我脑中不断回旋这个主体与客体互相交融的过程,实在太美妙了。

本书的后半段主要是讲文学艺术中的创造。作者先拿艺术与游戏进行比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游戏和艺术一样,带有移情作用,创造另一个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是,艺术带有社会性,它还要能将心中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于世。紧接着,他又从创作者的一般心理出发,分别论述了创造与下面的几个词语的关系:想象、情感、格律、模仿、灵感。

艺术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经典的意象,如你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笔下“背影”,诵读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当我们想起这些篇目,心中自然会升腾起这些意象。

在想象之外,还应有情感。朱自清对父亲复杂的情感浓缩成一幕图,让人唏嘘不已。陶渊明心胸开阔、脱俗出世,他的田园诗纯朴自然、高远拔俗。文章不是无情物,因为有情感的综合,文章自成一个整体,原先看似散漫的意象不散漫,看似重复的意象不重复。

在书的末尾,作者说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论述“人生艺术化”这一主旨。谈美感,谈艺术,谈创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人生来。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如果拥有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你的生命就是自己的作品。从这个层面来说,你参与了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在这唯一的一生里,不苟且,不媚俗。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中,你会发现生活中最隐秘最深远最博大的趣味。

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一棵棵栾树,红黄满枝头。阵阵凉风拂过脸颊,仿若朱光潜先生最后的叮咛: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

宝贝,只要你从心底相信,美一直在你身边。生活里不仅仅只有书本与作业,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一个更为美好的存在。王尔德说,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伤害的东西。希望你常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或赏花,或观雨,或望月,给心灵片刻自由。

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