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河道养殖珍珠行为说“不”
无条件、无理由、无补偿开展清除
本报讯(通讯员 蔡云鹏 周广学 记者 向 东)市河长办日前发出《关于在全市水域严禁养殖珍珠的紧急通知》,这个“禁养令”表明:河道已成为我市养殖珍珠的一个“禁区”。
我市水域面积87万亩,有20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淡水水产养殖。近年来,随着珍珠价格的走高,以及一些外省市对珍珠养殖空间的不断压缩,珍珠养殖在我市又呈扩展态势。
发展水产养殖业本无可厚非,但要知道,“美丽的珍珠”是以付出环境代价而换来的。
饵料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养殖过程中,一般需施用有机肥增加水体营养,培育浮游生物,为河蚌提供饵料,有时还需施肥催熟、打药消毒等。这些人为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美乡村创建、旅游廊道建设等工程,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而珍珠养殖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整治要求、与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去年以来,市河长办陆续接到群众反映,在我市一些乡镇的部分村庄内河有人从事珍珠养殖,已严重影响河道水体循环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市河长办在巡查中也发现,部分村庄内河布置养殖网,且呈蔓延态势。
对此,市河长办发出紧急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坚决制止并清除珍珠养殖刻不容缓,打击珍珠养殖既不能容情手软,也不可讨价还价,更不得留有余地。通知要求,珍珠养殖的清除坚持“谁接受谁清退、谁属地谁负责”的原则,清除工作立足“三无”,即无条件、无理由、无补偿。存在养殖珍珠的村,不得参加“水美乡村”评选,所在乡镇年终不纳入市河长办综合考核评比,并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加重扣分,考评定为不合格。
据了解,在“珍珠养殖”之乡的浙江、湖北等地,对养殖珍珠行为都发出最严的“禁养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