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镇探索经济薄弱村转化新模式
培育产业项目 增强“造血”功能
钓鱼镇探索经济薄弱村转化新模式
本报讯(通讯员 陆照兴 记者 向 东)钓鱼镇是传统的农业型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村集体资产资源比较匮乏。全镇24个行政村中,2016年有18个村被列为经济薄弱村。近年来,该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积极培育产业化发展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2017年底,有10个村通过发展产业化项目摘掉贫困“帽子”,序时脱贫率达55%。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项目引领、产业带动。钓鱼镇借助上级扶持政策的“东风”,顺势而为,整合资源,谋定“上项目、兴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放大政策的杠杆效应,撬动产业项目新支点。在产业项目培育的过程中,钓鱼镇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村土地、资源、区位、产业特色、干部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努力走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
抱团发展型。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和引导低收入户发展特色产业。同联村建设钢架大棚50亩,一部分由集体统一经营,一部分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经营,预计大棚亩均纯收益4600元左右,村和低收入户每年可获得持续稳定的经营收入23万元以上。
合作社引领型。以合作社为载体,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一村一品”项目。刘陆南村成立芙蓉果蔬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发展大棚果蔬,全村大棚面积发展到106亩,预计村集体每年纯收入可达40多万元,16户低收入户每年户均增加务工收入2万元。今年,该村还与市供销社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供销社租赁10亩面积的大棚种植樱桃番茄,签订包生产费用、包技术、包销售、包收益的“四包”合同,每亩保底收入4500元。
农旅结合型。以“农业+旅游”为方向,围绕我市全域旅游和建设全省大公园的目标,结合钓鱼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八尺沟村以樱花为主题的产业园,全村共栽植樱花11680株,形成4公里的樱花道路,今年又种植樱桃101亩、无花果60亩、大棚番茄50亩、苗木60亩。产业园集资产出租、民宿、农家乐、垂钓、休闲为一体,每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40多万元。
公司带动型。招引企业培植现代农业项目,村集体从中获得管理收入。檀孙村招引能人回村创办江苏桃林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设桃林花海产业项目,种植黄桃和芍药,村集体每年可增加10多万元的管理费。南北夏专业合作社稻虾共作面积发展到600亩,村集体年获服务性收入12万多元,实现村集体和农户的双赢。
租赁获利型。整合帮扶资金,投资兴办设施农业项目,通过对外租赁或入股的方式,村集体从中获得租金或分红。去年,全镇有9个经济薄弱村兴办大棚项目,共投入资金8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