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医艺斋闲话

2018-07-26 09:13:58 兴化日报(数字报)

■/杏  仁

“说”是一种古代论说文体。唐代韩愈的《师说》写为师之道,是千古传诵的美文。我试图检索“医说”无所得,虽然也有宋代张杲《医说》、明代俞弁《续医说》、清代吴师机《外治医说》(刊行时又名《理瀹骈文》)等传世医著,但都不是《师说》《马说》《爱莲说》那样意义上的篇章。

“说”透了为医之道的,还是要首推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将一个医字,用大、精、诚三个字来解读。这三个字,实际上浓缩了众所周知的三句话:医者,易也;医者,意也;医者,艺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中医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母体,医者易也,医易相通。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医之大道,本于阴阳。故清代名医章虚谷说:“易为大道之源,医理、儒理俱在其中。”黄煌教授论药人、方人,顾植山教授论天象、气象、病象,都是以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方法,自有一种波澜壮阔的大气象在。

“医者意也”语出《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碍言也。”大意是说医生看病需要聚精会神,才能明察秋毫。日·吉益东洞《古书医言》则认为,“医者意也”当源于《子华子》:“医者,理也;理者,意也。”意,就是要精益求精,格物致知,匠心独运,传承创新。日·大冢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引龟井南溟语:“医者意也,意生于学,方无古今,要期乎治。”医者的唯一目的就是治好病人。李鸿章硬要把中医的“意”说成“臆”:“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象,非实而得其真也。”说中医不究病理,全凭主观想象,这是颠倒黑白,强行泼在中医头上的脏水。国医大师干祖望的解释十分精当,他认为医者意也是治病三步曲:一是回忆(《灵枢·本神》所谓“心有所忆谓之意”),“把你过去读过的包括经典著作在内的医药文献, 好好地回忆一遍”;二是思维(意用),“把眼前的病和固有的技术综合起来思考斟酌”;三是决策(意断),“从攻从补,取温取凉来制订你的治疗方案”。

医者艺也,是说中医是技术,也是艺术(人文),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儒、释、道、兵息息相通。医学是“人”学,有两个支撑,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医学是“仁”术,医学人文思想、医家人格魅力、医者仁心大爱,是医生成为最美、最高尚、最神圣的职业之一的原因。笔者认为,医者艺也盖出自宋代沈括《良方》序:“医诚艺也,方诚善也,用之中节也,而药或非良,其奈何哉!”沈括原意是治病五难中的别药之难。最早将医和艺相连的可能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他说:“医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包括疾病、病人和医生三者。医生是艺术的仆人。医患要同心协力抗击病魔。”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希波克拉底所说的“医生是艺术的仆人”,与《黄帝内经》所谓“病为本,工为标”完全一致,真是“英雄之所见略同”啊!

我志在岐黄之道,以书法为诊余一乐。我的书房,一半是医书,一半是艺术类书籍。 坐拥书城,宁静致远,悠游于医艺之间,“医艺斋”是我“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地方 。

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