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潘 健
读师范时,我从班主任那里借来一本《沈从文小说精品》,一下子被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那篇著名的《边城》,完全陷入其中,心中升腾起一种莫名的少年哀愁来,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遗憾。
“美丽总是愁人的”,说这句话的这个人,常称自己是“乡下人”,喜欢用一支清新之笔描述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世道民风。他笔下的风土人情,如水墨画卷一样徐徐展开。人物情节,栩栩如生,常使人身临其境。
他的感情同那片土地密不可分,文字透着一股人情之美、人性之美。
我很奇怪,什么样的生命过程历练出这样的文字?直到我遇见沈从文先生20岁之前的人生,心中才恍然。1932年8月,沈从文写完《从文自传》,刚及而立,已是备受瞩目的作家,正在青岛大学教书。他仅仅用三个星期写完一本上乘的回忆散文。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目睹一个人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又如何在广阔的天地发现独特的趣味。
用沈先生的话说,这不过是一本“顽童自传”。可是,他的童年不一般,经历堪称传奇:幼童时期经历辛亥革命,天天跑到城墙头看砍头。他学会算数字,是从掐指头数满地滚落的血人头开始。小小年纪便身入行伍,学习军事。彼时军阀割据,长年混战,随军清乡,更是血流成河,尸首盈野。
生命之初,残酷是他的课本。他目睹了许多无辜农民被杀,而身边的人,包括一些同学、同僚,倏忽一下就消失了,不留一丝痕迹。他能活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他也渐渐生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就让兵士砍他们,以为这一定有了错误。
这种人生的疑惑,对成人世界的不理解一直伴随他左右。他用自己的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心中产生越来越大的疑问,也迫使自己努力去寻找答案。他常常会觉得“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弄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他从小就懂得存疑,对当下众人拥抱的“正确”便有了一份远离,进而拥有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定。
正如他在书中说——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这种性格的形成,他认为,与小时在私塾中的逃学有关。
沈从文从小不爱上私塾,常常逃学,逃避那些书本去同一切自然亲近。他喜欢“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他学会爬树、游泳、打猎,认识许多树木与草药的名字;他喜欢逛街,永不厌倦地“看”一切——看针铺老人低头磨针,看伞铺学徒制伞,看皮靴店皮匠上鞋,看剃头铺师傅刮头,看染坊苗人摇荡,看豆腐坊苗妇唱歌,看织簟子铺老人破篾……
读到这儿,我仿佛回到小时候。那时难得和大人一起上街赶集。现在看来,那条街真是太小太小了。可对于幼时的我而言,却很大很大。一切都是喧闹的,新鲜的。
从军中的片刻闲暇,他跑到井边看人家轮流接水,看中学生打球,看过往行路人……来到常德后,大街上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我到这街上来来去去,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我也就仿佛同样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
他独自到河边去,看船只上滩——“那些船夫背了纤绳,身体贴在河滩石头下,那点颜色,那种声音,那派神气,总使我心跳。那光景实在美丽动人,永远使人同时得到快乐和忧愁。当那些船夫把船拉上滩后,各人伏身到河边去喝一口长流水,站起来再坐到一块石头上,把手拭去肩背各处的汗水时,照例总很厉害地感动我。”这一幕,尤其动人。
他在读一本大大的书,书里的世界广博、丰富、新鲜。
生活是他的教室,风物人情尽在其中。他从小就敏锐地感知,真切地观察。眼前世界就不是一个已经被定义的概念,而是处处有鲜活的气息。这些活的知识,靠读私塾无法获得。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已成为他生命里的一部分。
这对他成为作家有很大的帮助,他的文字涌现出生活的气息。他笔下的人物——富有人性的老兵、囚牢中的美丽女盗、爱读书的秘书、重情义的大王……无不形象饱满,举手投足之间神韵尽现。他多描述,少评判,让人感受到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他在书中坦言:“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
沈从文一生都在与教条为敌,他从生活中获得滋养,发现生活的真实、美丽与趣味。他不满足庸常的生活,尽可能地走出去,走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像水一样流动,不会停留于某处。在颠沛流离中,他不断地汇入一个更大的世界里,永远保持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他的文字让人心生温暖,看到人性的美好。
这样的生命体验,深深影响了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使侯导拍出了不一样的电影。
在张新颖老师的《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本书里,看到沈从文曾写信勉励弟子汪曾祺:“一个人生命的成熟,是要靠不同风晴雨雪照顾的……热忱的、素朴的去生活中接受一切,会使生命真正充实坚强起来。”他的后半生让人唏嘘长叹,但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他都不失赤子之心。我想,他之所以能在绝望中坚持,与这段生命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