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徐工部与徐中桥

2018-09-21 09:32:35 兴化日报(数字报)

 □陈  斌

兴化东城外米市河的最西首是“塔桥”,又称“西桥”;西桥往东数的第一座桥叫作“中桥”,它因位于“东桥(磨子桥)”和“西桥”之间而得名。中桥是一座高大的拱桥,北接湾巷,南通中桥巷。明初时,中桥一带已形成集市,可谓十分繁华。当时幽长的中桥巷内,住过徐谧、徐大经祖孙。

中桥巷徐氏祖籍苏州阊门,元末时迁居兴化东城外(即今徐家桥)定居,始祖徐均佑,徐均佑次子徐士原便是徐谧的父亲。徐谧,字守愚,明永乐十年(1412年)贡生,授大理寺评事,官至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故人称“徐工部”。徐谧在京为官时饲养了一只雪白的天鹅,这只天鹅颇通人性,不论徐谧去哪,它都盘旋上空紧随其后。因为徐谧入朝时天鹅总在天空飞舞盼望,等其归宅方肯落地,因此大家都以天鹅的举动来判断徐谧的行踪。徐谧告老还乡时,将心爱的天鹅带回了兴化,他在东城外尽头东门泊对岸的大徐垛筑造了一座徐家花园,终日徜徉其间,以饮酒赋诗、逗弄天鹅为乐。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高榖与徐谧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二人经常诗文唱和,酬答往还。高榖家居时,常乘一叶扁舟访徐谧于徐家花园,坐花间开怀畅饮,临水际逗鹅为戏。徐谧去世后,高榖痛失挚友,挥泪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将哀思寄托字里行间。徐谧的墓在大南门外的张家庄,人称“徐工部墓”,在其墓旁边还有一座“鹅冢”,埋葬着徐谧生前最心爱的天鹅。那只灵性的天鹅在徐谧死后不久便郁郁寡欢而亡,家人感动于它的忠主之义,将它埋葬在徐谧墓旁。高榖有一次乘舟路过大徐垛,看着故人已逝、风光依旧的徐家花园,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借问天鹅今在否,水禽沙鸟自双双”的诗句,以此表达对徐谧的怀念之情。

徐谧的孙子名叫徐大经,字正夫,中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官授直隶获鹿知县。徐大经为官宽厚仁慈,做事公正平允,能恕人之过,因此深受百姓爱戴。有一年获鹿发生灾荒,饥民无数,徐大经急民所需,等不及向上级层层申报,大放官仓粮米赈济灾民。当时全国各地献灵芝等祥瑞以粉饰太平、迎合嘉靖皇帝的官员数以万计,独有徐大经坚持不弄虚作假,本因开仓一举被擢升为通判的他因此降职为河南太康知县。在太康任上,徐大经继续推行他的利国利民措施,积极减少里甲雇役金,为朝廷节省了巨额费用;他又主张均田平赋,使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百姓爱之如父母,建造了生祠来纪念他。当时太康有个特别狡猾的恶徒横行乡里,官军都不敢得罪他,只有徐大经抓住适当机会,将其绳之以法,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然而此事得罪了恶徒的“背后之人”,徐大经被贬谪到了湖北归州(今秭归县)。

徐大经的仕途生涯以浙江处州府(今丽水市)同知为终结,曾经两任“京兆治中”的他辞官回到了故乡兴化。乡居期间,“徐京兆”——徐大经没有半点做官架子,出门从不坐轿或随带仆从,每天只是与亲朋故旧、田夫野老待在一起,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由于徐大经遇事敢于直言,善于分析利弊,因此徐氏宗族内凡遇难以决断的问题都去请徐大经定夺,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得‘中桥先生’一句话便可!”“中桥先生”是徐大经的别号,它的由来便是徐大经经常登高伫立的米市河中桥。

徐大经为了纪念祖父徐谧,借用了高榖《过工部庄》的诗意,在大徐垛徐家花园的河畔建造了一座飞檐翘角的“问鹅亭”,族人徐来复为此撰写了《问鹅亭记》,并即兴赋诗,描写了恬淡的水村风光,问鹅亭由此成为文人雅士流连的东郊名胜。

心境淡泊的徐大经活到了八十四岁,葬在唐子古镇(今昌荣镇)木塔寺的东边,人称“徐京兆墓”。

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