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升仙荡古迹拾遗

2018-09-21 09:32:35 兴化日报(数字报)

□杨应槐

南官河自城南绕城而东为南津(南溪),分支往北经补锅塘河边的公路桥入南水关。经过税牛桥向北流入东西向的南市河。南市河的主流向东流往东水关和北水关。另一段西行,经城隍庙桥、罗汉桥注入升仙荡,此段河水近乎不流动。罗汉桥因向北对宝严寺罗汉堂得名,桥下水浅多罗汉鱼。罗汉桥西南是升仙荡。

升仙荡古名西隈潭,意谓邑西隅的一处弯曲形深水潭,广约五六亩。居民秽之不浊,大旱不竭,后因此潭种荷藕,故又称荷花池。清代中后期的每年夏季,常有文人雅士前来欣赏荷花。粉红色的荷花在翠绿色荷叶的环抱中亭亭玉立,像是仙子在舞动绿裙,更像出浴的美人。芙蕖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常被文人作为修身的准则,对其歌之、咏之。

明初,四圣观道长柴默庵乐善好施,甚得乡民爱戴,在西隈潭羽化升天,故改称升仙潭,俗称升仙荡,并建柴仙祠(又叫升真道院)祭祀。柴仙祠两间瓦屋,一方天井,在升仙荡中央偏东处,吴家祠堂巷西端北侧,如今西仓小区2号楼东侧;荷花池在神仙荡东南角,如今西仓小区5号楼与6号楼附近。

清代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李复堂在荷花池东北建浮沤馆园林别墅,北邻吴家祠堂巷,南邻大同巷。园中建有梦天楼与餐霞楼,正屋大门上方有主人手书“浮沤馆”三字大匾和 “百年身世浮沤里,大地山河旷劫中”的对联。“浮沤”指水面上的泡沫,喻易生易灭,世事变幻无常。馆内林木扶苏,池阁掩映,泉石花木皆其手定。他曾任宫廷画师与山东县官,因忤大吏归,一生仕途坎坷,取名“浮沤馆”,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有感而发。后来,李的好友王国栋在浮沤馆南建了一座“秋吟阁”,另一位好友郑板桥弃官归里,卖画为生,在吴家祠堂北侧建了一座东西狭长的“拥绿园”,园内多翠竹兰花,环境幽美,因此北侧巷子称郑家花园巷。后来三座园林被邑人统称“升仙荡三名园”,志趣相投者常来此赋诗作画、切磋技艺、啸傲其间。

明清时,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进士榜用黄纸书写,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任大椿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考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他做官后在“浮沤馆”东侧建了一座名叫“小园”的花园,用于退休后居家憩息,注书讲学。后来他又于小园东侧建了一座上下各五间的楼房,南侧边沿有宽约一米的走廊,上边有二米宽的飞檐遮阳。楼之东西两侧木头厢房各有一间向南接出,称为厢楼。厢楼东墙上嵌着一块高约六尺、宽约二尺的青底金字的“金殿传胪”竖匾,故称此楼为“金殿传胪楼”。

1953年,兴化师范将秋吟阁、浮沤馆、小园与金殿传胪楼改造为操场和教室,后来成为昭阳中学校园。2006年,昭阳中字改为第一中学,将北侧的拥绿园纳入校园。

荷花池东南有三贞祠与延寿庵,正南临近城墙处有一棵五六米高的五谷树,中文学名雪柳,据传为郑和下西洋带回的树木,全国只有两株,另一株在建湖县。五谷树的叶子乍看仿佛榆树叶子,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枝条上开出雪白的繁花。最神奇的是年年结出的果实形状各异。据说丰收之年果实似五谷,灾疫之年果实似刀枪或芦席卷。1937年农历六月初二,五谷树先遭雷劈,后被狂风刮倒。

升仙荡西北角有宗贞祠为宗氏家庙。民国时期,宗氏女拒婚,削发为尼,在此修行,取名为“宗贞祠”。后来,她收了一名徒弟,两人在此度过一生。宗氏女圆寂后,做了一座木龛,给她盘坐其中,在南侧的空地上挖了一个空穴,安放木龛,上立一座古朴的砖塔。抗战期间,军队为在此地造碉堡,将“宗贞祠”拆毁。

1929年大旱,大小河干涸,许多居民到荷花池担水炊煮饮用。解放前后,荷花池中早已没有荷花,仅为一个直径20多米的圆形水塘,附近小孩喜爱到此池塘中游泳嬉戏。后来荷花池被填为平地,柴仙祠改为民居。建国初,升仙荡变成空旷地,辟为体育场。1959年,东边建西仓居民点,西边建泰山居民点。

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