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总)支部书记而言,不仅迎来了新时代、新机遇,也赋予了新使命、新挑战。近年来,沙沟镇全力打造渔文化特色小镇,辐射带动董庄村、官河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朱莲 特约通讯员 姜洪义

官河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官河村结合资源禀赋和特色乡村建设,以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这一特色产业为支撑,挖掘村庄“水乡文化”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村集体经济更强的目标。
官河村是由官庄、乔家、南阳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2017年实现村级经营性收入700多万元。近年来,该村已投入400多万元,先后建成“桃花岛”、李氏宗祠、农民健身场所,完善桥梁、硬质化道路、公厕、沿河驳岸风光带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广大村民的生活环境。去年,该村被列为兴化市首批特色乡村,按照相关建设要求,该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与村“两委”一班人商量,邀请无锡规划设计院专家规划设计建设蓝图。目前,预计总投资300万元实施的12个工程项目中,绿岛、河道疏浚、维修驳岸、沿河驳岸等项目均已完成,景观桥、曲桥、村庄绿化等项目正在实施,营造一个宜居、宜游的和谐文明乡村环境。其中,投资80多万元建成的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其仿古式的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古色古香的风格相匹配,主要为村里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提供娱乐场所。
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该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力保护好“官庄荡”生态水环境。进一步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对村专职保洁人员的考核,通过划分区域、细化分工,实行包保责任制,定期检查记载。结合推进“河长制”工作,确保村庄环境和水环境保洁到位。
官河村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面对近万亩荒滩、白水,该村党员干部带头拓荒种藕、开塘养鱼。在创新种养模式上,从单一的传统养殖到荷藕套养小龙虾,再到生态养殖小龙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全镇率先试行机插秧技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机械化农业转型,既减轻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村民用工量,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李维月说,前几年,面临高投入、低产出、风险大的养殖形势,村干部带头探索复合型种养模式,经过几年实践,成功摸索出了荷藕套养小龙虾技术。随着小龙虾市场需求量的扩大,该村“两委”一班人开始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养殖户加大对虾苗的投入,将荷藕作为小龙虾的主要饵料和有机肥料,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使藕田套养小龙虾模式逐步发展成藕田专养绿色生态小龙虾模式,从而增加小龙虾的产量,提高养殖户的收入。此外,该村结合“小6水产”网络平台以及电商、微商平台,将村里产出的生态小龙虾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售,以此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
“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促进村民增收。”李维月说,下一步将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场所,为申报创建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奠定基础。
董庄村: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显现出新一轮的发展活力。如何用美丽乡村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振兴路径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董庄村“两委”一班人思考的问题。
目前,董庄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江苏省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在南京规划设计院专家的科学规划与精心设计下,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村干部座谈会和村民议事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董北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法告诉记者,创建江苏省美丽乡村过程中所实施的项目,都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创建成果最终是要惠及于民。据了解,该村前期排定的17个工程项目中,庄前和庄后的生态驳岸、庄前通达公路、庄内河道疏浚、文韵广场、文化墙等项目已完成,浅水驳岸、庄北和庄南的入口景观、亲水平台等项目正在实施中。
“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设施强、产业特,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生活更加舒适,乡风更加文明,管理更加民主。”陈文法说,无论是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还是生态驳岸到村庄绿化,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始终贯穿着生态宜居这条主线,利用小湖子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招引特色产业项目落户,打造“一村一品”,提高单位面积产业效益;新建公路和桥梁,实现环村公路连接能贯通,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对全村所有生产河实施疏浚和清理,确保水环境整洁。在浅水驳岸施工过程中,不少村民主动清理了自家的小菜地。对于村民提出的合理意见,村“两委”一班人都会充分吸纳,并对项目实施方案作适当调整。
陈文法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是一时兴起,不能一哄而上,也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审视和实现,真心真意为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履职尽责。结合本村实际,就要在农业产业结构上有转型,从单一的农耕模式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观光旅游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小麦、水稻种植向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转变,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如何融入古镇发展乡村旅游,也是该村“两委”思考的一个课题。“我们要利用沙沟镇打造泰州市‘渔文化’风情旅游特色小镇的机遇,进一步挖掘宗祠文化,打造旅游景点。”陈文法说,目前村集体收入以鱼塘发包为主,通过整合资源,下一步将以招引农业项目,发展观光旅游业。为了能留住游客,今后将引导村民科学选址兴办“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有力领导,离不开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的积极性。”陈文法说,今后将继续凝聚广大村民的力量,齐心协力把既定的目标落实好,实施的项目建设好,给老百姓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