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提升教育品质 迎接美好时代

2018-10-31 10:02:34 兴化日报(数字报)

□省兴化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顾晓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教育必将迎来发展的美好时机。高中学校更应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教育品质,自觉履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一、聚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党性原则和核心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不忘初心,为国育才。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一心做人”的办学理念,引领全体师生聚焦“人”的成长,突出“德”的涵养,切实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落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修德成人。面对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时代精神,引领师生登高望远,立魂固本,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做有“根”的“兴中学子”、有“爱”的“兴中先生”;自觉做胸怀祖国、有理想信念的人,情智交融、全面发展的人,主动进取、有特长潜质的人,关心人类命运、有全球视野的人。

二、聚力“内涵”,提升教育品质

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魅力在于“品质”,路径在于“内涵”。唯有激扬美好人性、张扬生动个性、洋溢生命质感的学校教育才能让师生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美感和幸福感。为此,我校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致力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养成,努力拓展师生成长的宽度、广度和高度。要推进课程再造和学科融合,瞄准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优发展区,开发与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同频共振的课程体系,升级已相对成熟的科技发明、人工智能、STEM教育、文学体验学习、学科竞赛、演讲辩论等课程,推出一批校本定制、师本定制、班本定制、生本定制课程模块,推动学生差别化学习,实现学生生动发展。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将切实推进现有教学体系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方案的有效对接,加强与高校的课程衔接,努力为学生的卓越发展提供高位多样的发展通道。要深化课堂变革,深度落实“简为道、学为本、得为上”的课堂理念,切实做到少教多学,变教为学,亦教亦学,教学相长。同时,不断延展课堂边界,开辟生活和社会实践课堂,推进大数据介入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更加重视师生丰富校园生活的价值构建,使校园成为师生生活、学习、交往、沉思、运动、探索的“文化场域”和“生命记忆”。

三、聚集“资源”,推动共同发展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互通”和多样主体的“共享”。我们将努力推进各种多元共同体的建设。一是教师共同体建设。加强优秀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办跨学科的教师读书社,成立“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及各学科互融共生”综合课题组,变备课组为课题组,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行动研究,营造教师之间“互依、互尊、互动、共生”的“伙伴”“依伴”关系。二是校际共同体建设。同类型学校通过教师互派互动互学,促进校际交流。不同学段学校,打破小、初、高学段壁垒,实现培养目标、课程实施、学生社团的互通互联,推动创新人才的长线培养。三是家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的组织及制度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教育活动,实现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家校共同发展的合力。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我们将趁势而上,守正创新,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创建更有灵魂、更有温度、更具特色、更富内涵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办更加美好的高中教育。

3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