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共”打开尘封的窗
近日,兴化市“学习共同体”种子培育站语文、英语工作坊全体老师及安丰学区“学共”实验班老师齐聚大营中心校,参与兴化市“学共”培育站第12次课例研讨活动。
首先,培育站主持人张晓骊作察学指导。他通过具体详实的案例,从察学准备、焦点学生的选择与观察要点的把握,时间轴的运用、关键事件的记录等方面作了明晰生动的说明。
接着,老师们带着察学新视角走进了三年级的英语课Unit7《Would like a pie?》与六年级的语文课《詹天佑》。为大家呈现课例的,分别是来自垛田中心小学的戴文静老师和大营中心校的沈广申老师。参与察学的老师选择了自己的观察对象,利用记录表、照相机记录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典型表现与自己的思考。课例研讨分语文、英语学科两大组展开,参与研讨的老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先分组交流,小组合作记录下关键信息串联成海报,然后进行大组汇报,阐述小组的观点。
讲座交流环节,张晓骊结合课例对“学习共同体是什么”“学习共同体怎么做”作进一步阐释与指导,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话语激活了现场老师们的思维。他所指出的学习共同体建立的三个关键词——倾听、串联与反刍,让老师们建构起真实而鲜活的“学习共同体”图景。
参与活动的老师表示,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学习是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对话”。这样一个交互的场域为我们打开了尘封的窗:看见世界,看见他人,看见自己,已然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生长的沃土,犹如阳光雨露,为种子们的扎根、萌芽、破土积蓄充足的能量。这场变革,我们期待已久,也将付诸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