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道士”戴胜鸟

□沈海波
上官河畔,有蜿蜒的河流,有葱茏的庄稼,还有青翠茂盛的林荫小道。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上官河畔已经变成了鸟类的乐园。在这鸟的乐园里,生活着一种带有头冠的奇特鸟类,人们尊称它为“林中道士,湿地仙姑”,这种鸟就是“戴胜鸟”。
戴胜鸟的名字由来已久,在字面上往往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其实,“戴”是穿戴的意思;“胜”在此处和胜利沾不上边,而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一种华丽头饰“华胜”。当古人看到这种头上长有羽冠的鸟时,感觉跟女子头戴华胜的样子很像,便称呼此鸟为“戴胜鸟”。
《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於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人们都知道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古人有"雨生百谷"的说法,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桑树上可以见到戴胜鸟了。
在中国古代,戴胜鸟被誉为道士的化身,是紫阳宫的宫女化身飞入鸟间的仙鸟。头部的那顶星点花冠,加上那身黑白分明排列有序的条纹袍羽毛,机警耿直的禀性,忠贞不渝的习性,使得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了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
在春天,也许你不经意间抬头,便能见其站立在枝头。独特的戴胜鸟,美如贾岛诗所云:“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戴胜的美,毫不艳俗,更无夸张造作,自古就赢得了人们的赏识,成为诗画中的常客,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在中国,它是祥和、美满、快乐的象征,同时它又是以色列的国鸟。
戴胜,又名戴鵀。别称:胡哱哱、一把扇、花蒲扇、鸡冠鸟、山和尚,共有9个亚种,是有名的食虫鸟。其大量捕食的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大约占到它总食量的90%,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带,尤其以林缘耕地较为常见。在繁殖期,戴胜夫妻常结伴觅食,还会相互喂食,以示恩爱。雌鸟孵卵时,雄鸟还不辞劳苦,每天数次叼回食物喂给爱妻。因此戴胜也被视为爱情忠贞、和睦美满的象征。
戴胜鸟性活泼,喜开阔潮湿的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7-9枚。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广泛分布。
有趣的是人们把戴胜鸟叫做“臭姑姑”。戴胜鸟虽然颜值不低,非常漂亮,而它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邋遢鬼”,不讲究个人卫生。特别是繁殖季节,雌鸟在窝里孵蛋期间,完全不出窝,吃喝拉撒都在窝里解决,搞得窝里又脏又臭。不但如此,雌鸟还会分泌一种带有恶臭的油脂,让鸟巢臭气熏天。而对自己的邋遢媳妇,雄鸟并不嫌弃,它会每天把捉来的小虫送给雌鸟吃,当起尽职尽责的好丈夫。戴胜鸟这种“邋遢”的生活习惯是一种极其高明的伪装手段,它免遭了其他鸟类、蛇虫的攻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戴胜鸟的这种伪装和人比起来要质朴得多,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亿元处长赵德汉,他也是一个极其高明的“伪装者”,在筒子楼里吃着炸酱面,骑着单车上下班,给世人留下一个道貌岸然的好丈夫、好爸爸、好干部的样子。只不过赵德汉的这种伪装不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其头脑里的“邋遢”比起戴胜鸟来要肮脏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