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中医 之路的入口
■/陆长叶
伴着冬天的脚步,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告别了五年的学医生涯,来到了开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市中医院。如果说,我的母校,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孕育我中医思想的摇篮,那么这里就即将成为我踏上中医之路的起点。
大约是在大三下学期,我跟随一位儿科医生抄方时,突遇一小儿送至急诊抢救。所有医生都在拼命为这个四岁的小孩做心肺复苏,他的母亲和祖母在一旁呼天抢地,时间慢慢地走,就像所有影视剧里的台词一样,医生对着患者家属说:我们尽力了。大家都在为一个小小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惋惜,却也无能为力。这只是抄方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再回到诊室时,看到在等候区的那些小朋友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我渐渐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要做一名儿科医生。即使现在医疗氛围紧张,儿科医生紧缺,但是看到那些被病痛折磨的小朋友们时,我觉得,我未来的医生生涯,需要为他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兴化市中医院,是我实习了一年的医院,也是让我更加坚定要成为一名儿科医生的地方。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朱杰老师。跟随朱老师抄方的时候,我见识到他的精湛医术,听闻到他的渊博学术,感受到他的圣心仁术。虽然只在儿科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但是我却受益匪浅。不仅是儿科专业上的理论知识,还有与人交流、职业操守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里,除了有医术精湛的中医以外,更吸引我的是它继承与发扬中医的氛围。不仅有黄煌经方培训班的开展,还有经方沙龙的举办、中医养生堂节目的宣传等等。作为参加其中的一份子,我能感受到大家对中医的热爱和重视,能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和传播中医,为我未来的中医之路奠定了基石。
我想,一个好中医,不仅需要良好的医术,还要扛起一份责任。一份什么样的责任呢?“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问之道,继往开来。旧社会的一些中医,对治病经验很是保守,生怕人得知,丢了饭碗。而今新世纪的中医需要新的发展,而继承与发扬是至关重要的。谁来继承?谁来发扬?身为中医学子的我们,当仁不让。我们随师侍诊,利用课余时间帮老师整理病案,继承老师们的学术思想,这就是一种传承。但传承过后,还需要发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可以与三五志同道合者分享,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一次跟诊心得,放在一个十人的交流会上,大家互相交流,彼此学习,便是跟了十个老师。放在百人的交流会上,便是跟了百名老师。
以一统百,一以贯之,是我今后学习中医的不二法门。中医之门并不难入,难的是定心于一。既要继承,也需发扬,我将以虚心和毫无保留的心态去和身边的朋友们交流心得感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我想,中医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而我,愿做这棵树上的一片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