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2019年:以优异成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

2019-01-06 11:21:17 兴化日报(数字报)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泰州市委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化思维,以“六个高质量”为追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高质量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以优异成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昨天,代市长方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今年,将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打造更具转型与创新含金量的“3+N”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兴化经济发展根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以戴南不锈钢产业为重点的转型升级,支持不锈钢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突破成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促进规模企业发展壮大,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杠杆效应,引导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落实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80家以上。大力开拓外埠市场,助推建筑企业资质提升,保持建筑业税收稳步增长。培大育强现代农业。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智慧农业。以功能农业为引领,发展生态多元复合经营,推广粮蔬轮作、稻渔共作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培育“一村一品一网店”示范村50个。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达49%以上。继续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做强做优特色果蔬产业,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优化提升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检测检验、教育培训等行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升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质量。坚持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加快千垛景区扩容提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李中水上森林景区新业态健康发展,提升金东门老街景区接待功能。推进“1号水路”建设,打造生态旅游航道。完善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编撰兴化美食菜谱,做大旅游特色餐饮名店规模。

加速发展动能转换

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致力深化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停步。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着力推动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财政预算及国有资产监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力度。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落实好省科技改革“30条”。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30件以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新注册商标680件,新创驰名商标1件、知名商标12件。突破重大项目。实施项目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股权招商、飞地招商、基金招商。立足“3+N”现代产业体系,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现代特色产业集群。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要素保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确保惠企利企举措落到实处。加快园区创建步伐。完善载体平台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190名。

加快区域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全国第三次自然资源调查。实施6大类56项城市建设项目。加大农贸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提升老城区居住出行环境。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优化新区功能布局,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大城镇承载力培育力度,加强安丰等小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戴南不锈钢特色小镇、沙沟渔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围绕2021年上半年全市人民饮用长江水的目标,全力推进长江引水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建国有客运公司,打造城乡客运有效衔接、相互融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全力上争盐泰锡常宜铁路,编制兴化通用机场项目可研报告,加快宁盐高速、兴东高速、盐靖高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五面清洁”示范村180个。实施农村改厕攻坚,完成无害化户厕改造2.5万座。加快建设千垛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体验式农业,创建省市特色田园乡村10个。推进城市管理向集镇延伸。启动实施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备用库区建设,建成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实现集中收运处置。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决向环境污染宣战,以压倒性态势加强污染防治,切实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和管控措施,全面整治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违法违规项目。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增强环境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推动绿色生产。实施一批节能低碳绿色改造项目,提高企业绿色生产水平。规范企业能源管理,建立健全高耗能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推行绿色农业生产。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发展生态绿色渔业。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道路、水系、村庄、农田林网建设,构建有机串联城市、集镇和村落的绿色生态廊道体系,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1.1%,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推进“五水共治”,实施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积极创建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加大退圩还湖力度,提升河湖生态功能。

坚持人文兴市战略

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

传承兴化文脉,激发创新活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全面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注重历史文化保护。推进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公布兴化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放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效应,启动垛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推进“城市书房”“百姓大舞台”等惠民设施建设,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助推“小说之乡”迈向“文学之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惠民券点单服务。举办新春舞龙大赛、龙舟大赛、兴化民歌大会、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国象品牌赛事等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办好第十四届郑板桥艺术节,开展第二届郑板桥文学艺术奖评选。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开展年度新创节目调演。培植壮大文化产业。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扶持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加快文化园区和特色街区建设。

突出民生优先导向

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强化社会保障惠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招聘服务和对外劳务协作,加大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等群体培训力度。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新型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结报待遇,切实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负担。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基本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区高中项目,支持兴化中学创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成果,进一步规范校外代伙代宿行为,持续整治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七五”普法和宪法学习宣传,推进乡镇(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强化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实现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1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