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市政协机关调研组
就我市而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乡村旅游起步较早。但近年来面对周边地区乡村旅游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由于认识和措施的滞后,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不充分、进展缓慢,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为此,提升我市乡村旅游品质迫在眉睫,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市级统筹,推动系统化发展。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乡村旅游有序规范、串联互补,系统打造重要节点、景观廊道、旅游片区。建议由市政府主导,整合运营核心旅游资源,成立管委会和实体化集团公司,统筹西北片旅游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公益与商业的关系,由政府主导建设基础设施和示范引导性项目,引入专业团队参与策划和经营管理,市级层面开展联动营销宣传、统一规划旅游路线。将城建资金延伸至重点乡村项目,扩大旅游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规模。
2.突出主题塑造,推动品牌化发展。咬定“花卉扬名”不放松,依托乡村特点、资源特色和乡风民俗,形成不可复制的主题,放大品牌效应,打造旅游目的地。建议进一步擦亮并用好“千垛花海、水上森林”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四季垛景”和“康养胜地”。做精做美特色田园乡村,整合乡村原生态、乡土味小资源,避免高度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大力推广景区依托型开发模式,将徐圩村定位为徐马荒的商业业态承载地进行重点打造。用心营造情景氛围,将油菜花、荷花、菊花、芦花、龙香芋、河蟹、青虾等元素融入标识标牌、村庄环境等公共空间。
3.深化业态融合,推动集聚化发展。顺应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休闲度假转型,从大拆大建向盘活存量、融合创新转变,实现产业拓深、综合创效。坚持颜值与实力并举,立足产业种风景卖风景,绝不为了发展旅游而搞旅游,脱离产业造景点卖门票。建议按照“依托资源发展旅游,依托旅游提升品牌,依托品牌强壮产业,依托产业追求永续”的思路和“接地气、有内容、有特色”的要求,推动农旅、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产业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4.完善功能配套,推动精品化发展。因村制宜地选择乡村旅游合作模式,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建议引进有实力、有责任的社会资本参与核心景点配套建设,吸引村民充分参与、年轻人返乡、创客入驻,实现“共建共享”。建设现代的游客接待中心,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住宿、餐饮体系,配备数量充足、卫生方便的旅游厕所和垃圾桶,积极推广智慧旅游。引导经营者提高服务品质,加大服务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以城市的人流、信息流带动农民素质提升和乡风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治理西北部水环境,打造优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