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市协调发展 打造北部生态新城
□城建城管组
在当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位于城市北部的城北片区发展明显滞后。为此,我们呼吁,要立足于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品位提升,对城北片区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和设计定位,将打造北部生态新城作为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统一思想,形成规划建设北部生态新城的思想共识。城北片区北依生态湿地旅游景区、南接城区,既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保障,又有广阔的生态腹地,是城市联接景区的门户之地。规划建设北部生态新城是顺应兴化发展所需、百姓民生所盼、政策机遇所在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城郊结合部脏乱差、功能不全、业态杂乱的有效之举。规划建设北部生态新城可以拓展城市向北发展新空间,拉动西北部生态旅游区产业链延长和城市服务产业升级,为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域旅游建设提供新动能,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二是规划先行,高起点谋划北部生态新城的建设愿景。城北片区的发展在方向上应紧扣“城”与“生态”做文章,着眼于中心城区与西北部旅游景区融合发展来系统谋划。建议将城北片区发展定位概括为“三生三新”,即把城北片区打造成为融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景观新廊道、城市新客厅、度假新胜地”的北部生态新城。建议在北部生态新城65平方公里范围内,明确划定5平方公里左右的核心区域,作为先行区、示范区,集中力量重点打造。
三是精准发力,探索北部生态新城的发展路径。推进生态融合,围绕“生态”,塑造水乡美景。秉承“重生态、轻介入”的建设理念,有机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具有里下河特色和兴化特点的“十里画廊”,做到“引景入城”。推动服务融合,提高承载能力。优化生态区内村庄的形态,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引导建设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加快乌巾荡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步伐,建设水陆集散中心,提升城市客厅形象。推动项目融合,围绕“生产”,做强生态经济。逐步外迁片区内工业企业,打造集健康养老、宗教养生、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产业经济,带动北部生态新城快速崛起。
四是实施改造,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及早制定计划对关门、严家等城中村实施征收改造。配置高品质的教育、医疗设施,推进商业、社区服务、农贸市场等于一体的邻里服务中心建设。进行公园、广场、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共休闲空间绿化美化,打造“十分钟绿色生活圈”。加快推进水乡路拓宽和兴姜河东路贯通工程,谋划兴西公路、水乡西路和荡南路的拓宽改造工程,逐步拉开城北片区框架。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排水不畅问题。尽快对白涂河沿线等尚未纳入城市防洪范围的地段,实施防洪设施建设,构筑有效的防洪保护分区。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根据北部生态新城的规划建设要求,调整优化现行的相关政策,重新合理划定翻建、扩建、新建的控制区域,满足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