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兴化市201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和201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9-01-08 09:42:25 兴化日报(数字报)

在兴化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对全市201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发展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亿元,增长4%,低于年度调整目标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完成年度调整目标的10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41亿元,增长9.3%,高于年度计划6.3个百分点。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72元,增长8.5%,低于年度计划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0元,增长8.8%,低于年度计划0.2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预计农业总产值221.02亿元。粮食总产量126.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0.8万吨。特色田园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和建筑业。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661.9亿元。工业投资193亿元。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277亿元、入库税收4.4亿元,分别增长8%、29.8%。

服务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增长6%,低于年度计划5个百分点。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49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

外向型和民营经济。经泰州核查认定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分别为56个、41个。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增长13.2%,外经营业额4403万美元,新增境外投资项目5个。新增注册商标683件,申报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5个。新增“个转企”385户。

(二)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全年新增扶持创业1.91万人,净增就业1.5万人;组织创业培训1.27万人,发放创业富民“三张券”2.67万张;新增创业孵化基地12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养老保险续保率90.5%。

科技教育。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件。购置258辆专用校车并投入使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文化体育。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

卫生人口。“十三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创建通过省级中期评估。

生态环境。实施乡镇生态经济差别化绩效考评。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三)重点项目

城市建设。完成中和路西延南官河大桥等路桥项目,高兴东公路城市化改造等10个项目顺利推进。竣工交付保障性住房842套。建成3处停车场。房屋征收项目有序推进。完成10公里城区污水管网续建工程和建制镇污水处理主支管网30公里。全力推进长江引水工程。

交通电力。建成351省道至徐马荒连接线工程;基本建成长安北路北段主体工程,229省道兴化段改扩建、351省道三期快速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330公里、桥梁451座。完成110千伏沙沟变等10个新(改、扩)建工程。

水利工程。川东港整治工程完工,泰东河工程节余资金增补项目南荡河工程完成;5条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基本完成,疏浚生产河土方250万方。修建圩口闸120座、排涝站57座,改造电启闭圩口闸300座。

社会事业。实施中小学改薄工程和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区高中PPP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市“三馆”建设,完成乡镇(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村改厕1000座。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初步安排

(一)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业经济。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和产业兴村强市行动,推进“一村一品”。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建设智慧渔业生态示范园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机械化水平84.5%,基本建成平安农机示范市。创建省市特色田园乡村10个。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工业和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工业投资增长9%。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增长8%,建筑业入库税收4.2亿元。

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深入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外向型和民营经济。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外经营业额4500万美元,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新增注册商标680件、驰名商标1件。新增“个转企”330户。

(二)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新增创业10000人次。新增创业孵化基地8家。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分别扩面1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养老保险续保率90%以上。

科技教育。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1.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3件。启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

文化体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全力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启动垛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卫生人口。持续开展“十三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创建。

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三)重点项目

城市建设。实施张庄路北延等路桥工程。完成长江引水工程的卤汀河备用水源取水口改造及配水管3.5公里,新建主干管网35公里。新铺设农村集镇污水管网30公里。开展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三年行动。新增停车场3处。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乡镇4个、村150个。启动实施新项目征收。

交通电力。密切配合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长安北路等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桥梁180座。完成220千伏唐刘变配套线路工程、110千伏古庄变等工程。

水利工程。推进平旺湖等生态修复。实施蚌蜒河整治;疏浚村庄河道土方250万方。新修建圩口闸120座,改造电启闭圩口闸300座,新修建排涝站40座。

社会事业。推进新区高中、文峰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组建千垛中心校、沙沟中心校。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校安改薄工程项目40个。加快金东门等历史街区街巷整治维修。建设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妇女儿童健康中心,推进市中医院南亭路分院PPP项目建设。建成全市影像诊断中心。继续实施村卫生室提升工程“两年行动计划”。农村改厕2.5万座。

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