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当为家乡歌

2019-02-01 11:08:03 兴化日报(数字报)

当为家乡歌

——访兴化籍诗人朱建华

□全媒体记者 陈荣香

【人物介绍】朱建华,男,江苏兴化人,1960年9月出生,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2月参军入伍。1981年回地方后,历任兴化县法院书记员、助审员,兴化市政法委综治办主任,临城乡党委副书记,李健乡人民政府乡长,兴化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院长,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国内多种刊物上发表理论性文章50余篇,诗歌200多首。出版诗集《寻找失去敬畏》《江山如画》。

近期,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兴化籍诗人朱建华的诗画集《心中水乡》,在诗画集中,作者用30首诗歌和精美的图片,向世人展示了“兴化水乡昨天的灿烂文化,兴化水乡今天的美丽富饶,兴化水乡明天的希望和梦想。”为此,记者对朱建华进行采访。

记者:你不是专业诗人,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您喜欢文学,是以诗歌为主要创作方式吗?

朱建华:我不是专业诗人,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就对诗歌情有独钟,唐诗宋词中的许多名句,至今还在脑海中闪现。

我在多岗位工作过,我可以说与工农商学兵都有联系,年轻时的志向是做一个历史研究者,但最终成了一名职业法官。

我喜爱文学,从青年时代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读书、写作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乐趣。特别是创作诗歌,更是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磨练,生活的积累,我从一个朗读者变成了一个创作者,虽然不是专业诗人,但用诗歌赞美可爱的家乡,讴歌伟大的时代,是我心中的追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我把过去创作的300多首诗歌进行了整理,出版《寻找失去的敬畏》《江山如画》两本诗集,加上这本共三册。

记者:手捧《心中的水乡》诗画集,我想知道是什么动因让您产生创作出版这本诗画集的?

朱建华:“游子思乡泪,此情最深沉”。思乡爱乡是每一个在外兴化人的共同心声。近年来,家乡兴化的发展赢得了百姓的点赞,引起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但系统的宣传、推介兴化的文学作品不是很多,这让我萌生了创作《心中的水乡》的构想。从酝酿到出版前后用了2年多的时间,得到张长宽校长、范学忠主席、卞正祥主任、刘春龙部长等领导和朋友的支持,特别是老书记丁解民主任,为诗画集题签,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关心支持,更是对兴化的发展寄予厚望。

记者:这本诗画集,分为历史篇和现代篇,分别写了什么?

朱建华:这部诗画集我写了30首诗,前部分是历史篇,由18首诗歌组成。《心中的水乡》《家乡明月分外明》写了兴化的过去和现在;《始祖昭阳的圣德》《蒋庄河边的精灵》《南荡先民留史册》《老街深处范公堂》《状元宰相的往事》《方壶神岛上的道士》《水浒咏叹调》歌颂了开创兴化历史的先祖和名人;《金东门荣光》《牌楼上的功德》《上方寺的佛光》《海池春水长》《戴窑的传说》《古韵流沙沟》则从文化底蕴上推介了兴化的历史。后部分为现代篇,共十二首诗歌。《我的乡愁》《小巷深深》《老柳树》《卜页飘香》以诗抒怀,寄托了在外兴化游子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水上森林祝福歌》《千垛菜花分外香》《美丽的得胜湖》《水乡天堂徐马荒》是赞美家乡、祝福家乡。

记者:把这本诗画集分为前后两部分,这前后之间有什么联系?

朱建华:家乡兴化是历史文化名城,里下河平原的一颗明珠,文化特色中外闻名。因此,写兴化,离不开兴化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是推动家乡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因。但是,仅有历史的文化,没有一代代人创新精神,一代代人的奋发努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因此,写兴化,既要写历史,不忘过去;更要写现代,弘扬正能量,激发新动力。

记者:在历史篇中,你写了古昭阳,蒋庄良渚文化,南荡古文化遗址,方壶岛上的道士等,每一首诗都珍藏着你的记忆,浸透着你的深情。可以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一首首真情朴实的诗,你最想向读者推荐的是哪一首?

朱建华:家乡前贤刘熙载在其名著《艺慨》中写道:“诗为天人之合,作诗不必多,所贵肝胆真。”诗为言表,诗为心表,我写的每一首家乡的诗,都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和热爱,要我推荐的话,真是难下结论,还是留给读者评判最好。

记者:今日兴化美如画,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里,“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故园春光好,您觉得我们兴化最应去的是哪几个地方?您对兴化家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朱建华:家乡风光美如画,我的诗画集中都作了介绍。要说建言,那就是希望更多的游客来到兴化,更多的朋友关心兴化,更多的企业落户兴化。

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