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异性交往” 这一课缺不得

2019-03-06 10:14:22 兴化日报(数字报)

□钱如俊

异性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异性交往这一课不能缺,且应当从小就开始,与学业并行不悖。  

拆除交往藩篱。异性同学之间缺少交往,是因为家长、老师,乃至同学头脑里的偏见,这种偏见像一道无形的藩篱把男女生隔开。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寻找友情,珍惜好感,回避爱情。在友情的范围内,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和异性同学自由交往。当发现孩子一个异性朋友都没有时,父母反倒值得警觉,要主动为孩子营造异性交往的时间与空间,矫正孩子性别交往偏向。    

指导交往方法。与异性交往,孩子的心理、对别人的看法、交往的分寸等,都需要父母的正确指导。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在与异性交往时:首先要大方。鼓励孩子丢掉羞怯,感情自然、仪态大方、不失常态地与异性交往。其次要坦诚。告诫孩子与异性交往时,不能夹杂贪欲,不能用虚伪包装自己,更不能心术不正地给对方造成伤害。再次要有分寸。父母要提醒孩子:交往中言行要留有余地,话语不宜涉及敏感话题,身体接触不能轻浮,以免超越学生应有的交往界限。    

重视敏感期孩子。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孩子陆续进入了青春早期,第二性特征出现,男女生之间忽然注意到彼此的不同,交往的心理随之发生微妙变化,交往进入了敏感期。此时父母千万不能缺席,要不失时机地站在十字路口当好导航员。要多留意敏感期孩子的言行,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早恋苗头时,切莫大惊小怪,更不能大加斥责,甚至采取威胁、逼迫等强硬手段,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注意引导艺术。如何引导孩子在异性交往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呢?下面是一位父亲在看到十几岁的女儿收到一束玫瑰花后,与女儿的两次谈话,很值得借鉴:第一次:“爸爸知道你心里很烦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你烦是因为你对感兴趣的男生产生了好感,甚至是朦胧的性意识。爸爸十几岁的时候和你一样,也喜欢看漂亮女生想谈朋友。你喜欢那个男孩很正常,爸爸尊重你,你的行为和思想既不肮脏也不犯罪。”第二次:“你们的人生尚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将来如果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生活理念就难以匹配,那时你们再分开,这段感情会成为你一辈子抹不去的印记,你敢说自己不会后悔?女性从力量上来说是处于弱势的,万一意外怀孕,也许你的一生从此就被改变了。”    

智慧的父母,从不指手画脚,而是把孩子拉进怀里,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人生经验,从而知道该怎么做。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