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破解《水浒传》书名之谜

2019-03-29 07:31:44 兴化日报(数字报)

□陈学文

上次解读的《水浒传》书名之谜应该具有一定深度了,无论从情节上还是从认识上都合情合理,但这是施老爷子的本意吗?我认为不是!笔者认为,施耐庵以“水浒”命名其书,有两种用意。

其一,曲折抒发对张荣的尊崇之情。

《兴化县志·梁志》载,南宋建炎五年(公元1131年),原梁山好汉张荣组织义军抗金,辗转进入缩头湖,结集梁山余勇一万多人安营扎寨,称“水浒寨”。在湖中布成“八卦阵”,采用诱敌深入之策,最终打败金兵主帅金穆宗之子完颜昌,毙敌近万人,活捉5000余人,取得抗金战争的重大胜利,宋史称“得胜湖大捷”,缩头湖由此改名得胜湖。得胜湖大捷第二年,张荣赴任忠勇军统制兼泰州知州后,在湖东口就地安置义军,并将湖边几条河沟拓宽竣深,构连成二里多长的湖边港汊,取名叫“水浒港”。《续修兴化县志》载,邑人施耐庵晚年重归故里后,曾在得胜湖畔水浒港“课耕”,遍搜张荣义军遗事。可以说,水浒港为施耐庵的创作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场景,张荣也成为梁山水军将领的原型。

《水浒传》成书后,传到皇宫,被朱元璋批为“倡乱之书”,派人到兴化追缴书稿。为避免牵连定居在“水浒港”的张荣义军后裔,施耐庵嘱人将“水浒港”更名,从此“水浒港”改叫“避风港”。

《水浒传》取材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而张荣作为梁山将领,在兴化得胜湖取得赫赫战功,并留下“水浒港”遗迹,施耐庵以“水浒”命名其书,正是抒发对张荣的敬仰尊崇之情。

其二,隐晦表达对张士诚的缅怀之意。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张士诚率领义军攻打泰州,在古镇边城一带与元军对峙。有一天,十三个村庄的十三位好汉前来投奔张士诚。张士诚大喜,立即摆下筵席招待他们。席间,张士诚对十三位好汉说,你们帮我打江山,日后我封你们做大官。从今天起,我把你们各自的村庄都封为官庄,并以你们的姓氏命名。这十三位好汉分别姓萧、倪、唐、郭、施、仇、童、张、冯、王、陈、刘、胡,于是在边城的西北郊就有了十三官庄。十三官庄向西,有水网密布的东浒头和西浒头。这里的“浒”既然有东西之分,说明曾经存在过一个比较大的水泊。张士诚打下高邮后,自称“诚王”,国号“大周”,而“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古公亶父的后人建立的就是周朝。巧合的是,离东浒垛和西浒垛不远,就有东周庄、西周庄和三周庄,岂非以张士诚的国号“大周”命名?

同样的“水浒”地名,同样的国号大周,这暗合了施耐庵明写宋江、实写张士诚的本意。曾经参加过张士诚起义的施耐庵,正是用“水浒”命名和曲折隐晦的春秋笔法,表达了对张士诚的深切怀念,实在是用心良苦。

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