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用人性的温暖守护困难对象的柔软

2019-04-23 10:07:13 兴化日报(数字报)

 □李祝海

日前,从网上看到的一篇《贫困生不好意思吃爱心午餐,学校这样偷偷守护……》的文章,不由为学校“偷偷守护”的良苦用心、以及人性化的关爱而感动。

文章中说,“学校有菜有肉爱心午餐,不好意思去吃,宁愿啃馒头就免费的汤,花一样的年纪,饿得面黄肌瘦……学校公开的贫困生补助,或者商家慈善资助,不好意思去申请,怕站在台上接受所有人怜悯的目光……”

如何让在校园读书的孩子吃得饱、又守护他们的尊严?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州大学的做法是:研究孩子的饭卡和一卡通消费。如果一个孩子正常在食堂吃饭而每顿饭的消费明显偏低时,就给孩子卡上打一定数额的钱,保证其每顿饭能吃饱。电子科技大学用专门的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消费,再结合其他方面综合分析,最后计算机给出一份“补助谁”的名单。整个过程,不用贫困生申请,钱悄悄打到他们的卡里,只有学校和该生自己知道。

这些学校给予贫困生的,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同时在“不知不觉”间偷偷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这们的做法传递出一种人性的温暖。

大千世界,因种种原因,必然会产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涌现庞大的中产阶层,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困难群体的发生。送温暖、献爱心既是表达人间真情的友好方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暖流,总会源源不断地涌向需要得到帮助的困难群体。

在爱的暖流中,也有人以“秀”的成份参与,不但降低了 “暖意”,也可能会影响到被帮扶者的尊严。有的人拎上几袋米、几桶油、几斤肉到困难户家中,要和户主摆个交接时的“正面照”,甚至将照片狂发到朋友圈,让被帮扶对象无限传播。有的还要带上摄像人员,让被帮扶对象“露个脸”,对着镜头说些“感谢、感激”之类的话。如此等等,在送温暖过程中并不鲜见。

各类送温暖活动体现了人间温情,这种互帮互爱的行为需要得到倡导和弘扬。但送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被帮扶对象的感受。设想一下:一个贫困对象对着相机接受捐赠物品,这些以“出镜”为代价换来的东西他吃得香吗?对着镜头说出的话,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吗?

社会大家庭中,虽然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可能千差万别,但无论性别、年龄,贵贱、贫富,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都需要得到尊重。送温暖既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和作风,从中也能反映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在对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适度宣传的同时,如涉及他人尊严时切不能“由着性子来”。几所大学“偷偷守护”困难学生柔软心灵,维护其尊严的做法教会我们:让困难群众有尊严地接受救助,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人性最朴实、最本真的温暖。

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