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我市健康食品产业加快集聚

2019-06-04 09:57:18 兴化日报(数字报)

一批厂房正在封顶,一批项目试产投产

我市健康食品产业加快集聚

□全媒体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王永明

5月上旬,五得利集团(兴化)面粉有限公司开发的饼干粉投入生产。至此,该公司生产的面粉涵盖强筋、中筋、低筋三大系列共31个品种。

公司总经理魏民乐说,31个品种的产品是公司锚定市场需求“靶向”开发生产的。从单一的“大路货”,到分门别类的“精细货”,不仅是产品升级,也是生产装备、生产工艺的升级。一方面满足消费者舌尖上美味需求,另一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撬动小麦价格、增加种植户收益。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致力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终端食品、品牌食品方向转型,打造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走出特色发展新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是我市致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市委书记李卫国说。

打造集聚区

一批调味品项目厂房正封顶

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全家乐、日鑫、味顿等一批调味品项目厂房正封顶,味多宝、美泉、顶浓、百菜鲜食品、星火食品等10多个项目正在建设,安井、伽力森、特味浓、五得利、顶康,正在加快生产……近日,走进经济开发区,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颇具视觉冲击力。

目前,我市已集聚粮食加工、脱水蔬菜、食品(调味品)等健康食品生产企业14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92家。2018年,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06.6亿元,同比增长7.5%。

2006年,我市在经济开发区成立全省首家农副产品加工区,后列入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顶新集团、五得利面粉两个“种子选手”率先筑巢。在顶新集团带动下,我市形成了22万亩香葱基地和40多家以香葱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香葱生产和脱水蔬菜加工基地”,“兴化香葱”成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在五得利(兴化)公司和省农科院作用下,兴化形成了全国著名的里下河优质红皮小麦生产基地,年产红皮小麦55万吨。

一批行业大咖纷纷追逐“产业链”而来。典型的有,生产方便面的华丰集团、生产火锅料的安井公司、生产乳脂黄油及冷冻方便熟面的伽力森。“用红皮小麦磨出来的面粉,白度很好,口感光滑、劲道、有韧性。”五得利集团(兴化)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民乐说,该公司生产的面粉经安井、华丰、味美思、伽力森等企业加工成品牌食品销售,附加值又提高了10多倍。

“品牌食品企业带动力强、贡献度大,在开发区税收冠亚军都是食品企业,去年安井纳税5042万元、伽力森纳税3044万元。”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沈德才说。

我市还规划了6平方公里调味品集聚区,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吸引企业100家以上,形成销售100亿元以上,纳税5亿元以上。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形成销售300亿元以上,纳税2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有影响的调味品研发、生产、销售、运营基地,打造“中国调味品之乡”。

向终端升级

新的生产线正在试产

今年3月,伽力森主食企业(江苏)有限公司片状奶油生产线正式投产。“片状奶油是黄油的升级产品,主要用于烘焙,其附加值比黄油高出30%。”公司董事长王伟强说。

2016年11月,伽力森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主要生产乳脂黄油、粉脂黄油、冷冻熟面和浓缩高汤产品。近年来,公司年产黄油2万吨,是中国黄油制品生产和出口最大企业。为推动产品向更高端升级,去年伽力森公司投资1400多万元引进德国生产线,上马了片状奶油项目。

近期,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亿多元的二期工程投产。连同一期工程,该公司日产火锅料达700吨,年产值和利税将突破20亿元、1亿元。此外,该公司新上的麻辣小龙虾生产线、藕夹生产线正在试产,新的生产线将大大提升兴化小龙虾、荷藕产品的附加值。

近日,冷冻干燥方便粥在兴野食品公司成功试产。“这是运用冷冻干燥工艺(FD)生产的,具有便于储运和色香味养不变等优点。”兴野公司董事长单艳琴说。

2014年,兴野公司新上FD项目,使脱水蔬菜产品在AD(烘干)基础上实现升级,开拓了国际高端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今年4月,兴野公司和烟台鑫通食品公司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先期共同出资1.2亿元,在兴野公司预留用地新建1万平方米厂房,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食品冷冻干燥生产线6条,将运用当地农副产品资源,生产各种冷冻干燥方便粥、方便粉丝、冷冻干燥面,年产1亿份,可实现开票销售2.5亿元、税收1500万元。该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将在今年底建成试产。

脱胎于顶新集团顶芳公司的顶康食品公司,与当地脱水企业配套,专门从事产品后续工序业务,包括分选、检测、包装,直至销售等。使合作企业步入围绕脱水蔬菜产品分工协作的集团化生产轨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寻求科技支撑

建立导师团队,开展课题攻关

眼下,中国农业大学季俊夫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开展葱白营养物提取的课题攻关。“兴化香葱是当地重要农产品,葱白营养物提取,将大大增加香葱的附加值。”中国农业大学驻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教授季俊夫说,该课题是研究院与兴化兴野食品有限公司等脱水企业合作的项目。

为了给产业项目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去年,我市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合作共建“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

沈德才把与兴化经济开发区开展合作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大学称为“导师团队”。两大国家级“导师团队”,无疑为兴化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软实力。

据了解,食品产业研究院设在食品检测中心,旨在建成一个集健康食品专业人才集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检测、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为解决健康食品生产关键技术,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终端食品、品牌食品方向转型,打造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提供支撑和保障。

研究院组建了4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分成5个分队,每个分队由两名教授领衔,分别对应一个项目的研究,包括果蔬非加热加工技术、果蔬风味与功能性研究,水产品贮藏保鲜、水产品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生物快速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啤酒酿造新型技术、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研究,乳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乳蛋白功能与营养等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院长胡小松表示,年内研究院将帮助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件,其中1件以上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领先水平,帮助培植高新技术企业5家,争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获省以上科技奖励项目1项,形成2项以上科研技术成果在当地企业中推广应用。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