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窗往事
■/夏勇江
说起马耳他(Malta),不由得想起“三蓝”,马耳他岛的蓝洞(Blue Grotto),科米诺岛(Comino)的蓝泻湖(Blue Lagoon),戈佐岛的蓝窗(Azure Window)。大概最为世人所知的,非蓝窗莫属,在马耳他曾经的宣传画册中,占据着显眼的位置。
2013年中秋节前后,医疗队组织集体活动,戈佐岛(Gozo)一日游。我们六人驱车二十公里直奔码头,人车同上轮渡,当关上后舱门以后,在轮机的轰鸣声中,汽车尾气夹杂着柴油味,包裹着我们,不能深呼吸,轮渡在风浪中左摇右摆,我便头重脚轻起来,有经验的同伴带领大家,推开厚重的舱门,来到二层的甲板。无暇顾及渐渐远去的码头和那些等待摆渡的汽车长龙,吹着海风,大口的呼吸着,好像重获自由一般。
戈佐岛的道路,狭窄、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犹如过山车,加之右舵驾驶,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是个不小的考验。一人手捧地图,一人拿着手机看着导航,朝目的地前行,大概在维多利亚镇(Victoria Citadel)一段上坡路上,前面突然转弯驶来红色观光大巴(Sight-seeing),猛踩刹车后,车上也不得,下也不得。我们几个下车查看究竟,起码三十度的坡面,满载坡道起步,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蓝窗就在不远处,总算有惊无险。
马耳他由五座岛屿组成,戈佐岛是第二大岛,蓝窗位于戈佐岛西海岸一个悬崖的尽头,石灰岩在千百年海浪的冲刷下,形成喀斯特天然石拱门。透过形似大窗的拱门,湛蓝湛蓝的壮丽景象映入眼帘,蓝窗因此得名。阵阵海风夹杂着大海的清新,迎面扑来,海面卷起蓝色的波涛,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年的圣诞节,同学从英国来访,在医疗队驻地,陪着她们,吃着家乡菜,说着家乡话,其乐融融。记得带她们看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蓝窗。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了拍到完美的照片,我四处找点取景,打算拍出更加有气势的蓝窗构图,在从一个平台跳下时,不小心扭伤了右脚踝,当时没有明显的疼痛,几乎不影响走路。可是在往后的日子里,在异国他乡的我,每当情绪低落时,总是感觉疼痛得厉害。时至今日,每当我的脚踝疼痛,就会想到远在万里的同学,想起那次难得的同学相聚。
最后一次去蓝窗,是玛利亚拉修女(Sr Mariella)带我去的。在马耳他,我生了一场大病,差点为此丢了性命。当时高烧不退,住在圣母医院(Mater Dei)传染病区,周围没有可说话的人,我给曾经是我的病人兼朋友玛利亚拉修女发了条短信:我自己生病了,正在住院治疗。那时的我比较虚弱,双手不能控制的颤抖,一条不长的短信,花了差不多半小时才发出去。我迷迷糊糊睡着了,等我醒来时,玛利亚拉修女正坐在床边,朝我微笑。我住院期间,她来了两三次吧,并带来了一些资料,一方面是圣经的,一方面是我所得的疾病她从世卫组织官网、维基百科下载的医学知识,供我了解和消遣。
之后,她发邮件来,打算带我去特陂罗圣母大教堂(Ta Pinu Church),我欣然答应。在圣母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做着祈祷,大意是:夏大夫是我们的好朋友,他是来帮助我们的,愿上帝保佑他早日康复,平安的回到他家人的身边。我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垂着手,站在一边。小时候,奶奶领着我们,烧香拜佛,也是同样的虔诚。然后她捐了一点钱,领到一小瓶圣水,让我带在身边,可以保佑平安。她说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来看看她们的圣母(Our Lady),这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从教堂出来,我们驱车前往蓝窗,地中海的阳光依旧强烈,西南季风卷起的海浪拍打着海岸,湛蓝湛蓝的海天一色衬托下的天然拱门,依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可我的思绪,还在教堂那一排排的长椅上,在那清脆悠扬的钟声里。
回国后的一天清晨,手机提醒有新的邮件,是玛利亚拉修女发来的,此刻正是马耳他的深夜。她说蓝窗倒塌了,永远消失在海里。短短数行文字,充满无限的惋惜。几小时前,微信朋友圈已经有不少有关垮塌的图片,那天风大浪急,在几名游客眼前,蓝窗突然坍塌。我不能分辨真假,当初听说再过一百多年,自然的风吹雨淋,海水侵蚀,巨大石拱会支撑不住。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拱门、石柱一起垮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马耳他总理在推特上发表了一份声明。
我安慰玛利亚拉修女,这是上帝的安排,也许不久的将来,马耳他会有新的景观出现,得失之间,是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这正如我们两国之间的交往,我们回来了,新的医疗队员会过去,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