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我和我的家乡

2022-02-10 09:17:13

严思源

在这里,我获得生命,她愈发蓬勃。恍惚间,十余载,一些因素,我不得不与其暂别。但愿归来仍是少年,我的家乡亦有朝气。

我的家乡——兴化,一个小有名气的水乡小城。虽不得乌镇那般河道密布,临水而居,却有着“鱼米之乡”的美称。父母在为我取名时,用了“源”一字,寓意为家乡就是我的溯源,是伴我成长的地方。听父辈说,他们少时,家乡水多,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那时可以一直驶到自家门前,这倒颇有几分“乌镇”的感觉了。后来,人们将一些河道填平造路,再后来,人们在这片陆路上蹬起了自行车,骑上了摩托车,开起了小轿车。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坦,一日比一日好过。爷爷奶奶常有感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别忘“饮水思源”啊。的确,家乡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但这个“源”不能忘。

社区组织了一次“百姓下河,共治河道”的公益活动,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和志愿者们一起荡着小舟,在河水的一层层涟漪里,清理着不时漂过的垃圾,修理着岸边的野草。站在岸边,看落日豪迈地撒满一地金屑,闪呀闪的,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林中传来鸟群的召唤,我忍不住地嘴角上扬,这样的家乡,我爱,我更为之自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兴化的水培养了一位位文思如泉、妙笔生花的文人墨客——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施耐庵,塑造了108位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梁山好汉;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一本《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描绘了幼时在家乡的生活碎片,每每阅读,身临其境……我的家乡,是出人才的。潜移默化,儿时的我,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日的早晨,我会踱步到八字桥的郑板桥纪念馆,背靠着竹林,捧一本散文集,饶有兴致地阅读起来。大爷大妈们在一旁念着京腔,抖着空竹,有时他们会与几位好友共沏清茶,将平平淡淡的日子活得多姿多彩。

眺望那片千垛菜花,我畅游在金色的海洋里,在这儿,是一片更广的天地;我亦要勇攀高峰,“垒土成垛、择高向上”,是不懈的精神追求。

我爱我的家乡,我在这里挥洒过汗水,抛洒过欢笑,它懂我的快乐,露出慈祥的笑。它包容着我的一切,用它宽阔的胸膛,给我带来一份踏实。她是我的溯源,她铸就了全新的生命,她一直都在见证我的成长。

常回家看看,别忘了看看家乡,生活的记忆碎片,深深埋藏在家乡的土壤里面,从出生一刻起,就系在一起。我和我的家乡永远缠绕,不会分割。

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