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坚信战“疫”必胜

2022-04-19 08:29:42

■/王爱萍

我是护士王爱萍,1994年8月参加工作,是兴化市中医院急诊的一名副主任护师。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武汉,我主动请缨,向组织提交申请去武汉的抗“疫”书。

2021年,仲夏时节,“德尔塔”新冠病毒出现“扰乱”了南京城,为了有效、快速遏制住病毒的传播,各地支援南京的核酸采样队迅速集结出发。从7月25日至8月3日,我们所在的支援队主要在南京市鼓楼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支援当天刚到达酒店办理好入住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和其他3位队友被分到了一个采样点,当时下着小雨,天气闷热,第一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行釆样工作:手消,取出釆样棉签,“仰头、张口、啊”,采集标本,拧开标本瓶盖,放入棉棒,折断,拧紧瓶盖,处理用物,手消,“下一位”。如此循环往复,渐渐地感觉口干、闷热,汗从头颈后背往下流,连平时不容易出汗的小腿等各部位的毛孔都在往外渗汗,防护面屏也被一层雾气挡着,戴着手套拿棉签的食指渐渐僵硬、发麻。简单的操作变得有些吃力,但看到长长的釆样队里有老人、有儿童,他们听从着志愿者的指挥,有序前行,每当采集完都会收到一声“谢谢”“辛苦了”的时候,这是一种力量,手上顿时感觉有劲了,加快手上的速度,再快些,减少他们的等待时间。返回驻地时已是深夜,能看出每位队员都很疲惫,次日清晨天色未亮接上级通知,大家迅速整理好用品匆匆忙忙吃完早饭集结前往核酸采样点进行工作,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不同核酸采集点间转换……南京的疫情很快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控制。

随即迅速转战扬州城。那段日子每天五点起床为采样队的伙伴们领早餐,然后乘坐五点四十五分的车辆奔赴各个采集点开始一天的工作。每次到了新的采集点,我都会及时与采集点负责人联系,了解采集点当天的工作量,查看三区两通道,布局是否合理,配备的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垃圾桶是否带盖,消毒液的配置浓度是否达标,消毒喷洒的时间是否合理等,核酸采集正是三伏天,我还要时刻关注当地每日的气温湿度情况,核酸采集点布置位置情况等。那段时间我的压力特别大,经常失眠,每天需要准备、操心的工作很多,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到深夜以后才能入睡。9月4日,我们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踏上归程。从兴化启程支援时是夏天,此刻已是金秋时节,桂花已经悄悄绽放,回望这一程,辛苦自不必言说,但也感悟收获颇多,返程的路上看着道路两旁一排排树木,车厢里队友们开心的面容,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2年,新冠疫情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依然在全球各地流行,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已是各地常态,但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又一次加速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传播的速度。2月苏州出现新冠疫情确诊病例,为有效控制住传播,我作为领队奔赴苏州工业园区支援核酸采集工作。2月17日在工业园区的胜浦街道、斜塘街道和娄葑街道进行了三、四、五轮的核酸采样任务,并在23号自愿报名参加了援昆山千灯镇和陆家镇的全员第二轮核酸采样任务。一线的工作需要实打实的行动,晨夕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正值天气严寒、前期先后有三位队员身体不适,针对情况给予休息,多饮水,采样时多穿衣服,并由各家组长督察,每天负责检测队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队员没有被打垮很快又投入战斗,看到每天增加的病例都是在管控区,更加激发队员战胜新冠的决心。很快苏州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我们的支援任务也告一段落,并于3月4日返回兴化。

3月中旬,上海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持续走高,且社区传播风险不断增大,为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实现动态清零,3月28日接到支援上海核酸采样的通知,作为援宁、援扬和援苏的“老兵”,我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义不容辞。3月31日晚接到通知紧急集合火速赶往太仓铂丽酒店,到达已是凌晨四点,稍作休息后就乘车赶往上海宝山罗店镇,开始了一天的采集任务,采了2轮后转换到浦东的花木街道和新村街道,这期间,每次都是清晨就出发,日暮才归,春季早晚冷中午热,一天气温波动大,所有队员不怕苦不怕累,毫无怨言,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赶紧把社会面的阳性病例筛查出来,实现动态清零。

此时,我和我的队友依然奋斗在疫情的一线。还记得医学生誓言中写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从事医学工作一直以来工作的信条,也将继续引领我所热爱的这份工作!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