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银鱼
话渔·画渔(54)
拉银鱼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前些时看过一则新闻,说某地某河重又出现银鱼了。这本没什么了不起,记得小时候我们可是拿银鱼当“饭”吃的。可既是新闻,自有它的价值所在,其背景是银鱼在那个地方已经绝迹好多年了。为何绝迹呢?水环境遭到破坏,银鱼生存空间恶化了。现在银鱼重又回来,说明环境好了,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这样一说,也就想起若干年前,我曾经有过一次跟着渔人去拉银鱼的经历。村里有一户仇姓人家,每逢鱼汛都要去拉银鱼。他们原属大网帮,平时拉大网(也叫拖网、箍网),什么鱼都拉,银鱼场到了,把网具稍稍改进一下,就拉上银鱼了。银鱼场是可以从清明过后一直持续到整个夏季的。也是好奇,吃过银鱼,不知银鱼怎么来的,倒要看个究竟。
老仇一家本来黎明出发的,因为等我,天大亮了才动船,弄得我挺过意不去的。好在捕捞场就在村后的车路河北岸,几篙子就到了。这个地方是个“溜”水口,东面是得胜湖和跃进河。老仇把船停在岸边,把网的一头固定好,一家人开始放网。这网与他们平常拉的大网是有区别的,主要是网眼和脚子,因为银鱼个体小,喜欢活动在水体上中层,网眼就要细密一些,也没什么脚子,作业时并不需要把下纲沉底。网的高度有五米多,分上下两段,上段是麻布的,高约四米,下段则是塑料网片,高一米多,整个长度大约一百多米。我坐在船上,看着他们边撑船边放网。船先向河心,再转弯向岸,水面上的浮子成一个包抄的半圆,然后他们上岸,分作两头拉网,边拉边朝中间靠拢。起网时,只见银鱼一闪一闪的,在水中乱窜,虽说个子不大,样子倒挺凶的。见底了,网中除了白嫩的银鱼,也有几条鲢鱼草鱼,还有一些小鱼和虾儿。一家人忙着分拣归类,捞去杂物,鱼归鱼,虾归虾,剩下的就是银鱼了。混在银鱼中最多的是一种与银鱼颇有几分相像的小鱼,长长的身子长长的嘴。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鱼?老仇反问我,你看它的嘴像什么?我脱口而出,像根针。老仇笑了,对,它就叫针鱼。我想不会吧,后来一了解,还真让老仇说对了,就叫针鱼,只是还有另一个学名鱵鱼。这一网,顺带的鱼不算,光银鱼就拉了三十多斤。接着又拉了几网,还像刚才那种“圈”网,有两次却是在河中起网了。
中午,老仇留我在船上吃饭,我也不客套,只想着吃银鱼。仇大妈捞了足有五斤银鱼,笑着说要让我吃个够。我不知道她怎么个做法,就在一旁看着。她倒简单,把锅烧热了,浇上香油,抓一把腌芥菜,炒炒,舀上一瓢河水,等烧开了,直接将银鱼倒入。这叫银鱼汆汤。我和老仇喝着陈年“大麦烧”,吃着汆汤银鱼,那叫一个惬意啊。
午饭后,老仇一家并不急着拉网,又忙着做起银鱼干来。银鱼娇气得很,出水就死,在水中一个个通体透明,死了就成了乳白色。他们在一只大木桶里盛上水,放入一把明矾,开始我还以为是盐,老仇说,用盐腌的话,那银鱼不就成一摊水了?接着把洗净的银鱼倒入木桶,过会儿,再捞出来,晒在船篷上的鱼网里……
这当儿,我跟老仇闲聊,知道了好多银鱼的事儿。说桃树开花出银鱼,说银鱼是“破娘生”,产了子就死了,说下一次雨,银鱼就多一次,说银鱼“散子”七天就做妈妈了……这是一个老渔民的话,可信,也不可全信。
前几天去得胜湖,我又碰见老仇了。他该有七十来岁了吧,还在帮人家拉鱼塘。我跟他说,河里又有银鱼了,你还想拉银鱼吗?他笑了笑,就是有银鱼也没过去多了,再说哪里还能让你拉银鱼呢?这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