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优秀学生作品展
薪火相传,担当时代责任
高一(8)班 吴雨彤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一大批90后慷慨请战,和前辈并肩作战。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批90后身上的责任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代代相承的中国力量,而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地担当起时代责任。
责任担当,让人不失望不迷惘。孔子在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失败后,回到自己的住处,修著典籍,开课讲学,虽然他无法实现“天下为公”的局面,却能以一种新的方式,让大道永世流存。正是因其一心造福百姓的责任感,促使孔子与《论语》这两个名字在今天仍为不朽!
代代相承,有利于扛起时代责任,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古代屈原写下的《天问》,激发了人们探索宇宙的热情,于是便有“天眼”射电望远镜的横空出世,便有“神舟十三号”的一飞冲天……这何尝不是一种薪火相传?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为后世了解古代科技的一道门。袁隆平院士研发杂交水稻,又何尝不是对《天工开物》中《乃粒》的续写?由此可见,代代相承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那么我们作为一代新青年,该如何扛起时代责任呢?
首先,应增强责任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树立伟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正如《人民日报》曾发表过的一句话:“无论如何请记住,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强大,祖国就不会弱小。”
其次,应从先辈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现代的袁隆平、钟南山,典籍中各类先贤,无一不是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也应该有选择性地去学,学习先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非学习那一套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
最后,责任不分大小,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便为成功。不是非要做千乘之国的君主,“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倒也不错。不做夜空中最亮的星,但也做一颗发光发热的星。
薪火相传,我们在路上,时代发展的接力棒,我们随时准备着接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投入这代代,投身这年年,重整山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指导老师:胡小平)
生逢新时正可为 当揽明月凌泰山
高二(14)班 邵珺熙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真正的新时代是国家日新月异、青年努力拼搏。“新”遍布祖国大地,时刻让我们牢记生逢新时正可为,当揽明月凌泰山。
挥斥方遒,心系祖国,助力新气象。“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忆陈延年临死傲然挺立,陈乔年乐观启后人——在觉醒年代,从新生赤子到意气青年,多少英雄,凯歌谱写,多少先辈,伟岸如山。百年前,他们拉开了中国新序幕。风华正茂的赤子,心怀天下,为中国觉醒而努力,历尽沧桑,于今不悔。吾辈青年,也应紧跟前人步伐,立于时代潮流之上,助力时代新气象,做新时代弄潮儿,实现祖国复兴之梦。
秉心超越,奋勇拼搏,创造新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久前结束的冬奥会赛场上,00后小将们奋勇拼搏,勇争荣光。决赛时,青蛙公主谷爱凌为了超越自己,冒着错过奖牌的风险,毅然选择了自己从没有在赛场上完成过的高难度动作,最终成功收获金牌。闪耀冬奥会赛场上的不仅只有奥运奖牌的光芒,还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超越的体育精神。正如陈雪燃在《超越》中所唱:“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我。”谷爱凌为了梦想,选择了超越,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奋斗的榜样。奋力拼搏,无惧失败,享受奋斗的过程,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终能成功。
潜心研发,无私奉献,引领新征程。“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中国航天追梦人,为国家励志,为科学先行,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化作现实,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在茫茫太空中。“电磁之父”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破解科研难题,在航母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我们感动于这些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的身影,他们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用汗水书写着中国智慧、中国担当。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怀有刻苦钻研,无私奉献之精神,走好每一步,引领时代新征程。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对于新时代的我们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息。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揽明月、凌泰山。
(指导老师:何丽娜)
修养之路漫漫 吾轻衣食求索
高三(8)班 仇伞
有的同学认为衣着光鲜、谈吐文雅的人是有修养的,在他们看来,衣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穿着、吃相,确实能体现出一定的修养。但我们不能就此简单地将衣食与修养划上等号。因为,修养分为两种,一是外在修养,一是内在修养。而在衣食方面能体现出来的,仅仅是外在修养而已。
朱熹有言:“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虽说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外在修养来养成一定的内在修养,但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处世态度等才是修身之本,唯有不断地涵养善心才能获得。所以衣食不能等同于修养,外在修养也不能作为衡量个人品质的标准,更何况外在修养是可以伪装而成的。现实生活中,外表光鲜,却言行无状、品德低下的,大有人在。
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如果将衣食与修养划上等号,一味讲究吃穿,是极危险的。轻衣食,重内在修养,才能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我们的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选择吃苦、选择奉献,才是获得修养的最佳途径。
古有颜回居陋室修身养性,一箪食,一豆羹,一瓢饮。今有樊锦诗守敦煌保护传统文化,一张薄饼,一身布衣。杨绛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他们都为了心目中的道义,为了最高的理想,轻视衣食,坚守贫困,不改初心,在各自的征途上提升个人修养,最终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为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的国家已经实现全面小康,难道为了提升修养,我们需要抛弃一切重新坚守贫困吗?此言谬矣。衣食不等同于修养,贫困当然也不等同于修养。时移势迁,新时代的我们需要继承的不是贫困,而是他们追求理想信念时的坚韧,是他们心怀天下的恒爱,是他们高洁的人格、高贵的灵魂,是他们至高无上的修养。
同学们,不要再过度关注衣食了。修养之路漫漫,吾轻衣食求索。让我们以前辈们为榜样,放弃个人享乐,心怀国家,努力提升修养,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不忘总书记的嘱托,牢牢记住:选择吃苦,选择奉献!
(指导老师:汤惠娟)
洼则盈
高三( )班 章昱一
于罗峰老师超然俗世之外的道家思想,本人持赞赏态度,出世并不是浅层的消极遁世,其中所蕴含的圣人之道真可谓“深不可识”,入世是基础,真正的出世才是升华人生的关键所在。就拿《老子八章》而言,其中关于圣人“争与不争”的辩论,“曲则全,洼则盈”的矛盾统一,真的蕴藏了太多为人处事的哲理,就“洼则盈”而言,圣人君子的“出世之道”无非都有“放低姿态,谦卑行走”一说。
当一束光不再照向路面,而是刺向双眼,光明便成了失明;当手持电筒的夜行者,不再让光线谦卑匍匐向大地,而是趾高气昂照向来人,帮助便成了伤害。“在光明中失明”的背后是伪善者披上了助人的外衣,是高傲的施舍拥有的粉饰。
余秋雨说:“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若我们有朝一日,成为那手持光盏的人,请不要高高在上,狂妄自大,请记着放低姿态,谦卑行走。诚然,没有甘于低洼下去的决定,何来充盈自我的可能?圣人不争因为其称得上圣人,所以纵使手持光盏,高高在上,依旧可以以低进深谷的姿态处在“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地。
助人助己,谦卑行走,修自身之德。君子不困人于厄,帮助他人时的施舍姿态更是一种变相的“冷漠”。人生在世,可以自尊,而不可自大;可以冷静,但不可以冷酷;可以自豪,但不可自视甚高;可以自信,但不可妄自尊大。纵观古人,他们有的放浪形骸、荒诞不羁;有的清白自守,孤标傲世。“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亦会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可见当谦卑已成一种熔炼进血脉骨髓的人生态度,光风霁月的精神追求,大至自然万物、天地迥绝,小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都会修炼成澄明疏朗的境界、高阔旷达的胸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不欲盈,姑能蔽而新成”,圣人谦卑行走,出世之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成人成美,谦卑行走,开和谐之花。持光夜行,若姿态高傲,只会招致他人厌恶。犹如逆风执炬,有烧手之虞,若不放低姿态,受伤的只是自己亦是他人。让我们卸去冷漠的甲胄,去除傲慢的利剑,与他人和谐共处,方可消去“嗟来之食”的唾弃。在给予他人帮助时,首先要将双方摆在平等位置上看待,不可以存蔑视或轻慢。射向他人眼睛的光,其根脉本就是对他人自尊的轻贱和侮辱。唯有如此,才可共培和谐之土,共栽和谐之花,社会才不会充满诡诈和虚善,张扬傲慢和嚣张的戾气;社会才会弥漫平静与祥和,蕴养谦逊和温润的清风。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放低姿态,谦卑行走,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关系。让谦卑化风化雨化云,滋润彼此、邻里和社会。于是黑夜的行路自有一路光辉,尖锐的棱角软化为温和体贴,封冻的人心消融为一池春水。
放低姿态,谦卑行走,践行“洼则盈”的君子之道,让光普照,让和同道。
(指导老师: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