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愿望

□张震军
我和姐姐上学的那些年,父亲总是忙忙碌碌,繁重的家务都是母亲一个人承担。
父亲当了18年兵,母亲一直希望我和姐姐也能考上军校。小时候我年少贪玩,没有太把母亲的话当回事,甚至觉得她自己没文化还挺啰嗦。直到姐姐真的考上了军校我才紧张起来,心想着姐姐做到了,要是我没做到,该多丢人!在学习上我也认真了起来。1996年参加高考前,母亲说:我们泰州是海军诞生地,你就报一个海军大学,你爸爸和姐姐都是穿陆军军装的,我没当过兵,算是个“空军”,你考上了我们家就三军都全了。
我终于也没让母亲失望,考上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军。后来我和姐姐都到了北京工作,又分别找到了同样是军人的爱人,母亲特别开心,加上父亲我们家共有5个穿过军装的。
2002年末,我的外甥女出生了,父母那时已经退休,他们就到北京来帮姐姐带孩子。2003年突发非典疫情,姐夫的单位保密性非常强,回不了家,姐姐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正在抗疫一线,但又放心不下还未断奶的孩子,我也被单位转移到一处偏远营区封闭。
母亲把还没有断奶的外甥女带回了江苏老家,买了奶粉喂她。2010年,我的孩子出生了,外甥女已经上了小学,父母就来到我家,帮我带孩子。那一年父亲已经是肝癌晚期,母亲交待我和爱人要专心工作,不要为家务事分心。我那时候天天加班,忙得几乎顾不上家里的事,照顾病重父亲的任务几乎都落到了母亲的身上。
2010年年底,父亲病故,看着操劳过度又伤心欲绝的母亲,我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不会让母亲一个人承担那么多。
2020年,在母亲70岁生日前夕,老家市委组织部寄来了母亲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奖章。我觉得我一直小瞧了母亲,她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更是一个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母亲那天很是开心,意犹未尽地给我们讲起了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
母亲辍学后,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每天劳作间歇都自觉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女性中,算是有文化的人了。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她17岁就到村里参加工作,18岁开始担任村妇女主任,19岁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当地的第一个女党员。
32岁那年,母亲随军去了父亲那个地处偏远山区的部队,后来父亲转业回到老家的县城,母亲也只被安排了一个普通职工的工作。很多人当时都为母亲放弃个人的事业感到惋惜,可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父亲能够安心工作,为了姐姐和我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她一句怨言也没有。
有一次,身为妇女主任的母亲,带着4位妇女坐小船去县里办理计生手续。在拐弯的时候突遇了一艘快速行驶的大挂桨船,不及避让,大船径直向小船船头轧过来。坐在船中位置的母亲发现了险情,她向前跨一步把坐在船头长板凳上的4位妇女向反方向推下了船,然后自己也跳入水中。几乎在母亲跳船的同时,大船撞上了刚才几位妇女所坐的位置,船头上的板凳被撞断并飞落水中。群众把她们救上来后,4位妇女毫发无伤。乡亲们说起来都夸母亲勇敢,母亲笑着说:“想起来也后怕,差点没命,可我是党员,又是妇女主任,我有事无所谓,她们几个要是出了事,我怎么对得起她们的家人。”母亲这么多年一直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2022年过了春节,母亲想留下来整修村里的大会堂。村里的大会堂是1977年建成的。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母亲说,70年代那么穷,我们村委都能带领群众建成了这个大会堂,现在村子富了,大会堂这么破说不过去,我想让群众有一个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当母亲提出这个想法,很多人提出质疑:事是好事,可是凭你一个老太太能办成吗?整修大会堂至少要200万元,我们村一共才550户人家,这几年有疫情经济也不太好,能募捐几十万元就不错了。母亲说,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干不成?她下定了决心并立即行动了起来,她先是和初建大会堂时的村委班子其他4名老党员(分别是84岁的时任村支书朱德余,85岁的时任生产大队长钱永义,81岁的时任村副支书何增伏,79岁的时任村会计何也富)商量,谈起重新整修大会堂的事情,5名老党员意见一致:干!他们组成了大会堂整修工作筹备小组,由于这项工作由我母亲提议,并且我母亲才72岁,属于“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大家一致推选我母亲担任组长。69岁的老党员王鉴闻讯也主动加入进来,他说:“我更年轻,日常工作就由我来!”现任村支书徐旭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得知情况后也非常支持,专门在村委会为老党员们准备了2间办公室用于筹备工作,还带着老党员们跑东跑西张罗整修大会堂的各项手续。老党员们起草了倡议书发给了全体村民,并分头走访了村里的60多家民办企业。
当母亲走访到村里最大的民办企业——江苏京生管业有限公司的时候,董事长赵京生表示:老党员们的行为令人感动,希望我们村大会堂要建就不能比别人差,资金问题上不要担心。村里的飞月厨具董事长陈章映表示,大会堂里用的全套厨具我捐赠我们公司最好的产品。不到1个月,筹备小组就收到群众捐款499笔,从五保户到普通农户,从在外经商的大小老板到本地民营企业主,甚至许多嫁到外村的姑娘和在村里企业打工的外地人都参与了捐款。总数达到了240多万元。
母亲常说:是蒋庄村培养了我,我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为这里的群众办点事。大会堂整修工作全面展开了,全村的人都在关注着大会堂的建设进度。母亲每天都盯在工地上,争取在国庆节前建好大会堂,让群众可以在新大会堂欢聚,也能在新大会堂倾听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声音。
我相信,母亲的这个愿望一定很快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