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江苏省兴化中学优秀学生作品展

2022-07-21 09:03:43

自知自胜  方铸英魂

高二(22)班  赵徐轩

 

隋代大儒王通这样界定英雄:“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诚然,只有能够了解自己并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可配英雄之称。

作为一位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虽为攀登科学高峰而置身美国数十年,但他内心从来都没有忘记:我本来就是中国人。正是这份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成就了一个受世人青睐的杨振宁。由此看来,自知极为重要,它始终提醒着我们记得自己的身份,它让未来清晰可感、信仰永不缺席,也成就了英雄们在不忘初心的道路上笃定的背影。

当然,有了自知的坚实,还须有自胜的尖锐。只有手中始终握有一股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的锐气,才能到达“自胜者强”的境界。瑶族女孩江梦南半岁时因药物失聪,却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锐意突围,实现超越,最终成为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正如《红与黑》中所说:“前方路多荆棘,旅行者只前行。”江梦南便是这样的披荆斩棘、锐气喷薄的旅行者。

自知坚定其身影,自胜犀利其心气,英雄从来就不是天生的,而是芸芸众生中将这两方面结合得最完美的那些人。李文祥老人从战火中走来,在硝烟弥漫之际毅然入党。他曾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数十场战役,荣获一等功、特等功十余次。而在太平盛世,他却选择默默耕作于这片他曾用鲜血保护过的土地。无论是战火纷飞时代挺身为国、不怕牺牲的自胜不辍,还是在和平年代主动卸下光环回归田地的自知本分,他从容地穿行于自知与自胜的完美境界中,将独具魅力的精神品格,无声地矗立成令人景仰的伟岸。郁达夫曾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诚然,一个不能自胜的民族,自然出不了英雄;一个没有自知的民族,当然也就不知道去敬重爱惜英雄。进一步说,一个不懂得怎么在自知自胜中造就英雄的民族,必然与未来无缘。

当用英雄之气晕染的玫瑰遍地开放,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临之时。酌一杯豪情万丈,将英雄情怀、家国情思深藏心中,炽热的心跳会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鼓点,敲击出一路的昂扬。

兼自知,共自胜,方能铸就英魂。

(指导老师:徐地仁)

 

一种甜

高二(5)班 张倚帆

 

有一种甜,不会浪涛翻滚、汪洋恣意,却点点滴滴,长流出一脉清泉,那是桂花,风拂过,甜满心头。

阿婆最喜欢桂花,每逢秋至,她总爱摘上两枝,装点我们的小屋,书房里、窗台边、衣柜角,风一吹,摇曳出满屋的桂花秋皎洁。

今年的秋却格外清冷,桂花早已盈满枝头,微风带甜,雨露生滋。可走进家门,不见满屋的桂花,没了往年的甜意,空气稀薄,带着寒意。阿婆生病了,不算重,却牵着所有人的心。没了桂花甜的家,竟叫人如此不适应。

我去医院看她,走在路上,忽地想起来,抬起手便在一旁的桂树上采下几朵桂花,带给阿婆——她若是看了定会喜欢的,我如此想着。到了病房,阿婆正坐在床上与母亲唠着家常,我走近,将桂花递给阿婆。阿婆“呀”了一声,仍显苍白的脸上随即绽开灿烂笑意,连带着已有几分浑浊的眸子都熠熠生辉。

往回走的路,满是桂花,一路甜意。

往年阿婆便是如此:隔几日,便掬一捧桂花放在家里的角角落落。

我心下一动,阿婆不能采桂,何不我来?

当即便行动起来。用纸叠成一个小盒子,轻摇桂树枝干,便有极多的桂花飘下,一层一层,重重叠叠逐渐盈满手中的小盒子。回到家中,找出白瓷的小碟,轻轻覆上一层桂花,放在家中的各个角落,家里便又满是桂花香了。

香中裹挟着甜,如香霭流玉,沁人心脾。可总觉得少了什么……

秋日渐深,九月未央的傍晚,暮云飞渡。阿婆出院了,回到家中,满室的桂花香扑面而来,阿婆一瞬笑开了,像个孩子,她站在窗前,细看窗台上的桂花。已是落日时分,阿婆的脸溺在碎金般的黄昏暮色里,融成烫金的光影,与一旁的桂花相映成辉,满室桂花香,是家的味道。

忽地明了,先前桂花中少了的,是阿婆的气息啊!

多少回忆湮没在时光的烟尘下,他们永远是我最亲的人。

窗外,一抹阳光仓皇,桂花飘落,吹起一阵阵风,像是酝酿了很久的甜意,氤氲在心头。

(指导老师:韩粉琴)

 

为生命着色

高二(23)班  况庭

 

我寻着记忆里那墨香,提起朴实无华的笔杆,在人生的白纸上写下芳华。

一间古朴的屋子翰墨飘香,一群肃穆的学生笔走龙蛇,初次与他相遇,我便钟情于它——不错的,正是老先生手中的如椽大笔,似历史千年的结晶,走过多少年的风霜雪雨。

“想试试吗?”老先生望向我,眼里是千年历史的光辉,带着文化的壮丽与恢弘。我知道,我的一生都要陷在这墨房中了。

一提一按书新奇,一撇一捺写憧憬。幼小的我载着满心欢喜,写出的却是蚂蚁上树般的字迹,老先生只是笑,“慢慢来,慢慢来”。习惯了他粗糙温热的手掌贴近皮肤的感觉,总能在心里漾起一圈圈涟漪。

一提一按书执着,一撇一捺写体悟。岁月流转,一起变的还有越摞越高的课本,越换越远的学校,和越过越快的生活……我开始在同一条路上来了又去,去了又回,总是步履不停地错过了身边的美好与温情,不曾聆听一只夜鹰的低吟浅唱,不曾轻嗅一朵小野花的芬芳,不曾静享一湖秋水的安宁。

那日,我又来到墨房。

他真的老了,许是我已经太久没回来,连墨香都变得很陌生。他凝神,轻蘸墨汁,在宣纸上写出一个盘虬卧龙的大字。

原来是“恒”。

时间仿佛真的慢了些。“写字啊,要砥砺一颗恒星,如最初那份热情,万不可心浮气躁啊!”

我又回到城里上学,每日繁多的课程、高难度的学习都让我心烦意乱,妄想打退堂鼓。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我又翻出了他那张“恒”字 。

这就是他的一生,一生就写这一个字。

曾经滚烫的渴望被我熬成一锅温热绵长的粥,不仅醉于其外在的清甜,更品出了人生的滋味。我开始寻着墨香走过大江南北,拂过历史纵横。听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慨叹,品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情”的人生哲理,赏橘子洲头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正如窖藏的老酒,被时光层层锤炼而渐渐散发醇香。

夜深了,蛙虫细语痴缠,荷塘互诉衷肠,此时应放浪酣梦,眠去相约浓墨香。

砥砺一颗恒心,方成绚烂生命。

(指导老师:王亚君)

 

“未来”之花,“现在”浇灌

高二(24)班  张健

 

尼采有言:“愈是向往光明的树木,愈是扎根于黑暗的土壤。”

诚哉斯言!树如此,人亦然。一个天光大亮的未来,必定源自扎根现实之壤的养分。私以为,“未来”之花当以“现在”浇灌。

精准地把握现在,是对自身在所处时代环境中的准确定位。唯有精确定位,才能处于这一特定时间节点,把握当下的一分一秒。若我们淆于时间长河,失去了现在的定位,便会被“已往”和“来者”淹没。由此可见,“现在”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依,是指引我们通向未来的星宿。

星燧贸迁,世殊事易。未来以其流变而充斥着不确定性,为前方遮上一层云翳。然所以前行,其致一也。现在的点滴奋斗,终将化为云翳也难遮掩的光芒,光泽四方。君不见曹原投身基础科研领域,于原子世界中探寻,扎根现在,最终凭借两篇论文震撼世界,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未来。君不闻,“科技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科技”,南仁东扎根现在,不畏惧中国与他国的巨大差距,带领团队造成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给中国对宇宙本源的探索带来了未来。

“未来”的岁月安好,其实来自于无数的人于现在默默前行。他们现在风雨兼程,但终究以风雨无阻的心态开辟出天朗气清的未来。

但仅仅扎根于现在就足够了吗?非也!现实如同巨大的茧房,如果我们一直待于其中,终会作茧自缚,堕入单向度的深渊,成为潮流裹挟下的扁平人。因此我们需要“未来”帮我们着眼于远方的世界,而不只是当下的苟且。

未来,对身处现在之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唯有洗尽灵魂上的灰尘,我们才能行稳致远。君不见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正是因为创建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未来在鼓舞着他们拼死奋斗。

未来的过去,即为现在;现在的积累,即是未来。

青矜之辈,当扎根现在,以现在浇灌未来之花。于阒然四野中听得裂云之声,于寒冬中等待春天。

(指导老师:丁爱萍)

 

沁园春 长沙

二(11)班   王梦妍

 

醉艳

高二(4)班   孙慧

 

星空

高二(2)班   张妍

 

千垛菜花

高二(3)班   张芷晗

 

水乡人家

高二(13)班   邹田田

 

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