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淌 网

2023-03-10 10:08:20

话渔·画渔(98)

淌 网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又到发水场了,这正是渔民们所期盼的。或许是连绵不断的雨水带来了新鲜的刺激,或许是庄稼地里的排水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或许是湍急的流水传递了远方的信息……充盈而丰沛的水体一下子让鱼儿兴奋起来,穴居的出洞了,独游的成趟了,喜静的活跃了……每逢这样的日子,渔人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发水场就那么个把月时间,耽搁不起啊,该抓紧捕鱼才是,可以用鱼叉去叉“吃水”的鱼儿,可以用鱼罩去罩“咬子”的鱼儿,可以用罾簖去拦截集群的鱼儿……

这样的场景,我们见多了,有些行当也曾亲历过。在乡村捕钓的舞台上,我们做过演员,但只是一个配角,甚而是一个跑龙套的。好在我们没有太大的奢望,也就更乐意安静地坐在台下欣赏名角的演技。此时,窗外的雨已经下了一天了,还没有停的迹象。这让我想起太多发生在雨季的渔事,也许人到中年,想得最多的反倒是一些久远的场景。忽然就想到了淌网,还想到了鳗鱼。

作为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秋天,发育成熟的鳗鱼要从江河游归大海,等待来年春天繁殖后代。平时鳗鱼喜欢栖息于湖泊河沟,而到了梅雨季节,它们就会成群结队顺流而下。我不知道这些鳗鱼是不是抓住汛期难得的机遇,作一次生殖洄游前的演习,不至于成年后惊慌失措?于是,里下河的渔人就发明了淌网来捕获鳗鱼。

把淌网叫做渔具,或叫做渔法,都行。这在渔事中是常有的事。说它是渔具,这网就叫淌网;说它是渔法,这作业方式就是“淌”。

渔人先在河的上游两侧打下两根竹桩,离岸留有一定空档,两根竹桩的连线垂直于河岸,再在下游十来米处继续打下两根竹桩,与前面的竹桩平行,不过中间的距离要小些。四根竹桩构成一个等腰梯形,竖立在河的中央。接着将拖网的网头系在上游一边的竹桩上,将网顺流放下,依次绕过另外三根竹桩,并固定好,如此这般布下的网阵就成了一个漏斗状。然后在下游的两根竹桩间(即漏斗底部)安上四条缳网,每条长约六七米,中间装有倒须。缳网尾部是两米多长的鱼袋,用绳子扎好,绳头或扣上一只浮子,或系在一根竹竿上,便于识别。

淌网只能设在一些宽阔的大河里,尤其是水流湍急的航道,这是由鱼性鱼情决定的。家乡有太多这样的河道。外婆家就在上官河边,这就让我有了近距离观看淌网的机会,感受那独特的魅力。

白天里似乎看不到渔船的忙碌,也许行船太多了,作业起来不那么连贯。小船还好,渔人已经在淌网与河岸之间留出足够的行船空间,就怕客轮和拖驳,它们一来,渔人就要把下游的网撤了,让其通行。因此,渔人更喜欢夜晚作业,何况鳗鱼本身就是夜行性的鱼儿。到了晚上,他们在竹桩上挂起桅灯。灯光映在河面上,更显出夜的静谧、朦胧。每隔一两个小时,渔人就要荡着小船去收网。他们从竹竿或浮子下面牵出绳子,拎起缳袋,解开绳结,把袋中所获倒入舱里,再扎好袋口,放入河中。缳袋里到底有多少鳗鱼,黑灯瞎火的不好估算,我只知道第二天听渔人说,那一夜也就“淌”了千把斤。

淌网捕鳗鱼是个季节性的活儿,捕捞期最多个把月,旺季也就头二十天。过了发水场,淌网的渔人重归他们的本行,又去拉拖网了。

 

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