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抄鳜鱼

2023-07-28 09:18:23

话渔·画渔(115)

抄鳜鱼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也许是那天从菰草滩经过,不时听到草丛中鱼儿“咬子”的声响,渔人就开始琢磨了,该用什么法子把它们捕上来呢?渔人最先想到的,是用丝网把菰草滩围住,等鱼儿自己游出来触网;如果鱼儿不出来,那就把船撑到里面,或崴船掀浪,或挥篙击水,往外驱赶。可惜这样行不通,因为菰草滩是庄户人家专门栽植的。这种俗称高草的菰草并不能长出高瓜(即茭白),也没听说有其他什么经济价值。它的用途好像只有一个,那就是“焐罧”,吸引鱼儿聚集,入冬围而捕之。显然,这是人家的领地,你敢入侵吗?

但这难不倒渔人,鱼也不单单就这一处有,所谓只有逃脱之鱼,绝无渔人想不到的捕鱼之法。是祖上传下来的,还是刚刚发明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渔人想到了一个妙招。

端午后的某一天,渔人忙完手头的活计,有了空闲,心里到底还是惦记着“咬子”的鱼儿,既然菰草滩不让从容地捕鱼,何不换个地方换种方式呢。于是,渔人荡着船儿出发了。

船行一段后,随意停下,渔人割下一丛菰草。别担心,这可不是偷人家“罧塘”,水乡河道里到处都有野生的菰草,犯不着的。菰草割来何用?我们怎么猜得出呢。渔人又来到一处圩堤下,从水岸边挖来一堆杨柳的根须,这又是干吗?稍歇一会,渔人把菰草扎成一束一束,再将杨柳的根须分拣,选那又细又柔的部分,系在菰草的根部,像是做拖把。到这时,我们还是不知道答案。

渔人重又荡船,来到一条僻静的河道,先取出一根竹竿,插在水中,再拿起一束菰草,扔到河里,用一截绳子拴到竹竿上。这算是布下一个捕鱼点位了?这样推断或许是对的,接下来,渔人每隔十几米布下一个,大概有三十多个吧。可有一点我们仍不明白,既不见渔具,也不见诱饵,如何捕鱼呢?

谜底是在子夜时分揭晓的。渔人换了条船,那种小得不能再小的船,只够一人乘坐,乡人叫它“小划子”。这次带上渔具了,一张抄网,那种袖珍型如捣网般的网具,口宽也就一米左右,只是网眼略大些。这样的装备,该是为了更简便更快捷地捕鱼吧?!

正值月朗风清之时。渔人来到白天布点的水域,在离第一个点位还有一段距离时,换成左手慢慢划桨,右手将抄网伸到水里,悄悄向菰草靠近,等抄网到了杨柳根须下面,猛地提起,网里有鱼了——两条鳜鱼。才把鱼放到舱里,又听到前方一阵“咬子”的水花声,沿用刚才的套路,一切悄然进行,这次收获更多,一网上来,竟有五条,全是鳜鱼。乘胜追击,满心期待,没想到一连几个点位都扑了个空。渔人倒也坦然,因为他知道,十个把位三两个有鱼就不错了。可不,这一趟下来,一两个小时,收获二三十斤呢。

原来,这些布点的把子是专门用来诱鱼的,引诱鳜鱼,不管是发情“咬子”的,还是顺道歇息的,鳜鱼似乎都喜欢这样的环境,尤其那杨柳的根须“漾”在水下,是鳜鱼首选的爱巢。把位一旦设定,就无须变动,倒不是渔人偷懒,关键是鱼儿也怕频繁“搬家”,或许熟悉的地方更有安全感吧?

这样的渔事不只发生在深夜,白天也可,取决于鱼儿是否“咬子”。尽管鳜鱼大都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一般潜伏在水底,但发情时节,生物钟免不了也会失灵。渔人只要听到水响或看到水花,自会划船过去,少不了又是几条鳜鱼。

我们总算明白了这渔事的奥秘,可新的疑问又来了,既是为鱼筑巢,为何吸引而来的独独就是鳜鱼呢?别的鱼儿,比如鲫鱼鲤鱼黄䱗难道不会来吗?原因只有一个,鳜鱼是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终生以鱼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你想,这些鱼儿平常见了鳜鱼都躲得远远的,何况是在骚动的繁殖季节呢?所以,这样的爱巢只能由鳜鱼独享了。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