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老师
□ 王桂国
从师范来到乡村当孩子王,我们大多数人,就像一滴水掉进大海,立即消失了。钱如俊不同,他会写童话,他掉进大海能掀起浪花。我在西马中学,他在新垛小学,不同学校,我们俩平时几乎没有交集。
尽管平时常常在报纸上读到钱如俊的童话,但听人主动提起他的大名,还是始于我的爱人。当时我们正在谈恋爱,记得初次见面,我介绍自己毕业于高邮师范,她就问我认识钱如俊吗?并向我说起她在兴化进修学校培训期间,语文老师孙德钟在课堂上讲钱如俊的文学成绩,要求大家向钱如俊学习,做教师要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当语文老师的要会写文章。做教师要做杰出的教师,像钱如俊那样的教师。
我当然认识钱如俊,他是我读师范时隔壁班级的才子,会写童话。
他的童话,我把它叫做“豁牙齿的童话”。嘿嘿,“豁牙齿”有什么好看的!错矣。七岁八岁狗儿嫌,豁牙齿的孩童,一口天真,满脸阳光,天下有谁不疼爱?即便是豁牙齿的老人,说话里留着许多莫名其妙的空格,也是留着顽皮。
比如童话《吉他屋》《胖胖熊》《摇钱树》《蜜罐子和大桃子》,就像乡下随处可见的胳膊大小河沟,小孩子扎个猛子,一口气鼻子就摸到了对岸。所以,读钱如俊的童话,就像小孩子扎猛子,扎一个猛子就是一条河,扎一个猛子又是一条河,小脑瓜像在河面上的葫芦,一冒一冒的,多有意思。
向钱如俊学习可不是妄语。钱如俊属于那种人: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他,学校安排他教数学,他就教数学。这一教,他就像一颗螺丝钉,铆在数学上一辈子。能够写童话的他,教数学,就比其他数学老师轻松许多,因为他手里握着一种秘密武器。数字是枯燥乏味的,可到了他的课堂上,就是一个个活泼乱跳的小动物。数学课,一下子变成了童话。
一个数学老师能写童话,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童话。小学生喜爱读他的童话,也喜欢听他的数学课。所以,课间学生都响当当地喊他“童话老师”。
一次他上四年级数学课,讲一个“比”,教材上设置一道文字叙述题,引导学生去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出“比”这个概念。可是他觉得这种教法,从数学到数学,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起来会很沉闷。他就想,能不能调动学生,让学生来乐学这个数学呢?于是,他就做了一个尝试,首先在上课的开始,先放了一段芭蕾舞视频。
视频看完了,他问:“同学们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觉?”讲台下几乎点赞式的众口一词,有说舞姿优美的,有说身体苗条的……他继续追问:“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稍等片刻,一个学生终于站起来:“老师,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踮着脚跳舞呢?”
“哎呀,你的发现真仔细!” 钱老师连忙接过话茬,“这里面包含着人体当中两个长度之间的关系。当这两个关系达到或者接近黄金比的时候,人体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我想知道黄金比是多少?”教室里沸腾了。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在课结束时,他解释了黄金比,就是人体以肚脐作为黄金分割点,肚脐以上的长度,和肚脐以下的长度,这两个量相比,如果它们的比值接近0.618,人体会变高,芭蕾舞演员为了增加下半身的长度,就踮起了脚尖,从而使这个比值接近了黄金比,人体给人以美感。
下课后,钱老师又多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呼:芭蕾舞老师。孩子们的个子一下窜高了,课间都爱踮着脚尖儿走路。
钱老师的角色不停地变着,前16年做学生的数学老师,后16年做数学教研员,变成老师的老师,2015年开始研究指导家庭教育,做家长的老师,出了两本家庭教育专著。家长都称他“乐豆叔叔”或“乐豆老师”。——每个字眼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