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鳗鱼索

2023-09-15 10:21:12

话渔·画渔(122)

鳗鱼索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好多渔事因其特有的观赏性,已逐渐被人们开发为旅游产品,比如查干湖冬捕、漓江鸬鹚捕鱼、千岛湖巨网捕鱼,还有家乡沙沟古镇的“捕鱼十八帮”……这些渔事大都发生在白天,便于游客观看,而有些渔事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只能在夜间作业,人们很难见到,甚至从未听过。

鳗鱼索就是其中的一种。我曾写过一篇《小鱼索》,里面说了拉索捕小鱼的渔法。这两种渔事颇为相似。也许是在拉小鱼索的时候,竟然拉到不少鳗鱼。渔人受此启发,何不针对鳗鱼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稍作改进,专门制作一种只捕鳗鱼的渔具呢?

渔人当然知道鳗鱼的特性了。鳗鱼属于洄游鱼类,在海水里繁殖,在内河中生长。鳗鱼具有夜行性,白天胆小怕光,夜间出来觅食。鳗鱼贪食、好动、喜流水……渔人更知道哪里有鳗鱼,上官河水乡大桥到窑尾子、南官河十里亭到兴化城……渔人还知道什么时候鳗鱼多,梅雨季节、大雨过后、“发水场”……

当里下河的雨季来临,那雨也就开始一场一场地下了,有如约而至的,有不期而遇的,此时河水上涨了,水流湍急了,鱼儿也都兴奋起来了,或相互追逐求爱,或聚集溯流前行。

这正是渔人所期待的。某一天,夜深人静之时,上官河里除了偶尔驶过的客轮、拖驳,几无其他行船,一支由三条渔船组成的捕鱼队悄然出发了。来到水乡大桥下,队伍分开了,两条船驶向河的两岸,一条船停在河心,等两边的船到位后,三条船一起向北划去。过会儿,中间的船忽然掉头向南,似欲离去,又原地不动。两边的船又前行一段后,中间船上的渔人操起一张抄网,挨着船头插入水底,船速随即加快,渔人奋力扳起抄网,网里满满的鱼……

如果你是站在水乡大桥上,或是坐船从此经过,偶然看到这个场景,定会生出疑云,这是怎样的捕鱼方式,又是捕的什么鱼呢?

要想了解夜间的渔事,先要知晓白天的事情。渔人为了今夜的捕鱼,在此之前早有一番筹划:绞三条穰草绳,两根长,一根短,长的每根25米,比扳蟹罾用的烟索略细,短的7米,比长的稍粗;买两根细长的竹竿,长约5米;做一张大号的抄网,底纲宽度至少4米;找两截塑料绳,一截三四米;再带两块砖头……

假设你看过渔人这般准备,应该能想象出这渔事的原理。如若还有疑惑,那就让我来替你还原一下渔人是怎么捕鱼的吧。

三条船来到作业水域,有两条船先将草绳连接,中间是稍粗的短绳,两边是略细的长绳,短绳与长绳之间分别扣上砖头和竹竿,两边接上塑料绳,绳头系在船舷一侧。这根加起来六七十米长的绳子,渔人称之为“鱼索”,或简称“索”。鱼索边接边放,直到横卧河底。两条船在两边拉索前行,鱼索在河底渐成一个弧形,弧顶就是那根短绳,两根冒出水面的竹竿标出了方位。另一条船负责捕鱼,渔人将抄网对着两根竹竿之间的空档,等靠近竹竿后,快速起网。

那他们今夜捕的什么鱼呢?如果开头不说,你不会知道是鳗鱼,因为没看到网里和舱里的情形。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好奇的不是捕到了鳗鱼,而是为什么会捕到鳗鱼。其实,当雨季来临,鳗鱼喜欢聚集到水溜的河道,逆水而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它们游速缓慢,像在享受流水的刺激,只是保持游的姿势,并不怎么向前,当遇到鱼索时,也不逾越,懒懒地迎着水流,且游且退。鳗鱼越聚越多,根本不知道身后的危险,那张特制的抄网正张着大口等着它们呢……

顺便说一下,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了。那时鳗鱼之所以多,是因为人工放流鳗苗。就是这支捕鱼队,那夜捕了三百多斤鳗鱼,可惜值不了几个钱。

这样的渔事充满新奇与智慧,或许也可成为旅游项目。只是内河的鳗鱼越来越少,捕不到鳗鱼的鱼索,那就不叫鳗鱼索了。

 

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