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举措”打开 “援法议事”新局面
竹泓镇
“四举措”打开 “援法议事”新局面

本报讯(通讯员 傅东)近年来,竹泓镇把“援法议事”工作作为加强乡村治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援法议事”站位。该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援法议事”活动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与法治有效衔接,深度融入到支部“三会一课”和实践中去,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用好手中权力,努力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维护法治权威、践行法治精神的一面旗帜,使每一个群众都能享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之红利,形成党建引领“援法议事”工作工展的新格局。
聚合优势资源,充实“援法议事”力量。该镇构建“大网格”阵地,将镇政法资源关口前移、力量下沉、靠前处置,广泛运用“苏解纷”小程序的新型模式,及时将矛盾纠纷钝化在萌芽阶段;将乡贤、“五老”、治保主任、调解员加入到“法律明白人”队伍中去,突出“法律明白人”在乡村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动专业力量参与村(居)自治活动,为“援法议事”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搭建载体平台,打造“援法议事”品牌。为提升竹泓木船“非遗”品牌影响力,该镇营造和优化良好营商环境,在竹二村成立兴化市竹泓镇木船园区司法行政服务站,推动了法律服务关口前置。此外,该镇还将“援法议事”活动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相结合,搭建“有事好商量”“家事调解室”“个人调解”等法律解纷咨询平台,打造德法相融的活动点,推动“援法议事”多点开花。
优化评议流程,提高“援法议事”质效。为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权利和利益,该镇坚持问计于民,让群众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收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制度化确定好“谁来议”、解决好“议什么”、落实好“怎么议”,将村居民民主评议和监督写进村规民约,并由各村居法律顾问进行审核修改,确保民主评议合法合理,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