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留守大地的神明

2024-01-19 10:12:55

□ 金鸿美

 

水乡小城兴化,所属乡镇一般皆建有寺庙。这几年曾游访过戴南的护国寺、林湖的镇沟寺、沙沟的大士禅林、茅山的景德禅寺、戴窑的宝严寺。这几座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兴衰传奇与人文故事。戴南的护国寺因庇佑过战败的唐王而得名,林湖的镇沟寺最辉煌时曾位列兴化十三名刹之首,沙沟大士禅林的千年菩提树是其镇寺之宝,而茅山的景德禅寺是江南众多寺庙的祖庙,唯有戴窑的宝严寺知之甚少,其历史传承的脉络有些含糊。

游访寺庙,不为求财祈福,也不为参禅悟道,只是一时的机缘,到此一游,大致了解寺庙的前世今生,仅此而已。

今年,因爱上垂钓,我走遍了小镇村舍间的每一条河沟,每次穿过陌生的村舍都发现,在村舍的东南隅,几乎都建有土地庙。土地庙很小,仅一间,局促而简陋,因常年香火的熏烤,远远看去,显得有些破败而灰色。

庙里的陈设极其简陋,一张破旧的案台上,中间置放着土地公公与土地娘娘的塑像,塑像一般很小。台前摆放着一排铁条与铁钉焊制的烛台与一座陶土香炉,台下散放着三两只稻草抑或蒲草编织的拜团。庙里没有一尊金身的菩萨,极少有供果。也有讲究的,在庙门前安置一座较大的铸铁香炉。如此小庙,孤零零地傍河而居,看似只能勉强遮风挡雨。

城里的寺庙拥挤着太多的菩萨,他们居住在富丽堂皇的庙宇里,每天接受着善男信女的朝拜,梵音袅袅,香火缭绕。常听闻,身边时有一些人不远千里赶赴浙江普陀山烧香求佛,发财的仍求财,有福的还祈福。十年前,去河南游玩,出于好奇,我也曾慕名前往开封大相国寺礼佛。寺院大门两侧有一副楹联:国泰民安门前龙象来临,佛法利生堂下天人擁集。大寺庙,大慈悲,大胸怀。只是如我一般的游客不少,真正虔诚的香客不多。

土地庙供奉的自然是土地爷。世上若果真有天国,不知道土地爷该是多大的官,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有无他的一席之地。在乡民的眼里,一方水土自有一方土地爷。土地爷大概是诸神中唯一的一个农村户口,是留守在乡村大地上的最接地气的一个神明,不仅管理天上的风调雨顺,也看护人间的五谷丰登,保佑一方子民顺遂平安。土地爷或许最懂得一辈子靠土地吃饭的乡民们的疾苦,而乡民们敬奉土地爷,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土地庙虽破落却并不冷落,逢年过节香火最盛,平常时日村子里谁家小儿半夜惊风、老人身体不遂,都会上庙敬一炷香、烧几张纸,以求心里宽慰。在乡村,有老人过世,在丧葬仪式中,上庙敬香烧纸钱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大概土地爷也担负着户籍管理的职责,办理注销亡者人间户口的手续,在另一个世界里重新登记造册。

在少不更事的年岁,我曾极度反感求神拜佛这一套很“封建”很“迷信”的做法,多次将母亲置放于案台上的香炉烛台丢弃于垃圾堆中。母亲无奈,每次都重新捡拾了清洗了换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继续供奉。母亲不识字,她从来就不能说清所供奉的菩萨是谁,及供奉的理由。直到多年后我大病了一场,无法再拒绝母亲为我每天在神龛前敬香祈祷。

去年冬至后一天,父亲不幸病故,遵照民俗与遗嘱,我为父亲办理了丧事。看着庙门前火堆中父亲的遗物和牌位,以及一地的纸房子、纸家具化为灰烬,我的内心异常平静,觉得这一刻,父亲的魂灵留在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片大地之上,得以安息。

父亲去世后,母亲整日恍惚,我莫名心生虔诚,为母亲新置了一套精致的纯铜手工烛台和香炉。与村里其他的老人一样,母亲再忙,也不会耽误了四时八节初一月半上庙进香的日子。

有人说:父母就是我们心中的佛。他们是留守在生养了我们的这一片土地上的神明。心诚,则不必舍近而求远。

2355